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消费维权常识
网络“微时代”捡“馅饼”需慎重
2014-03-05 17:22:59    来源:广州日报

  近日,微信朋友圈中“集赞赢免费港澳游”的帖子疯转,有朋友出于好奇心请求亲朋好友点“赞”,也有朋友成人之美送“赞”或跟风转发。然而很快,朋友圈中又爆出集赞免费旅游的种种猫腻:货不对板、骗取粉丝和转发量、需要额外付费……让不少一腔热情的网友慨叹:“浪费表情!”

  但是硬币有两面,事情也要一分为二。上周,有佛山街坊却真真实实地尝到了集“赞”免费旅游的甜头。市内一家旅行社搞活动,拿出100多个“沙扒湾两日游”的名额,送给满足条件的集“赞”网友分享。虽然旅行社就此付出了超过一万元的成本,但老板说,“这次花钱做广告非常成功,不但线上粉丝激增,到现场实体店的客人也成倍增加。”

  从这两件事件综合来看,集“赞”免费旅游有可能是“天上掉下来陷阱”,也有可能真的是“天上掉下来馅饼”。

  但不管是“陷阱”,还是“馅饼”,其实都是用户赚取关注的营销手段。“陷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用户,利用微信平台,无中生有或者隐瞒实情,而达到其骗粉、骗转发量,甚至是骗钱的目的;而“馅饼”就是旅行社在微信上真的花钱赚“吆喝”提供免费旅游机会,网友帮助宣传推广,双方互惠互利,就像互相竞争的“嘀嘀”和“快的”,争着为大家打车埋单一样。

  如果天上掉下来馅饼,那么微信平台是成人之美;如果掉下来是陷阱,微信是否就是在助纣为虐呢?再说,如果要大家在每次点赞之前都要查证、判断真假,那是不现实的,相信也没有网友会这么做,但是微信平台的技术监管似乎容易得多。

  《微信公众平台关于诱导分享行为的公告》中表示,“不鼓励商家利用公众平台群发营销信息,强制或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的营销行为。一经发现此类信息将坚决打击,情节严重的,将被暂时封号或永久封号。”但实际上如何做到监管到位呢?这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和付诸实践。

[ 编辑:杜海霞 ]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