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 记者史林静9月20日,“聚焦庐陵文化·山水吉安——首届全国网络媒体吉安行”媒体团一行走进钓源古村。
位于江西省吉安市西行20公里,至兴桥镇北行,古樟成林,茂密葱茏,绿叶掩映下,青砖黑瓦若隐若现。村里长幼妇孺,怡然自乐,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为钓源村。北宋年间,与欧阳修同宗的欧阳氏后裔在此肇基,距今近千年。村人尊欧阳修为宗,村内建有文忠公祠堂,“文行忠信”牌匾至今高悬。村庄建筑东西南北向,布局呈八卦图形,宛如迷宫。青石板铺成的巷子前窄后宽,150余幢至今犹存的古建筑的屋角皆为弧形,大门斜立,人戏称“歪门邪道”。依村七口水塘,取“七星伴月”之意。
古建筑内外亦有木雕、石雕、木刻、石刻、彩绘和镏金字画。如镏金图《访贤才于渭滨》和《求富亦求寿考》,人物笑容可掬,服饰鲜活,车銮华盖、滩石树木、山水云霓,都完整生动。陈列于各家的朱红色鎏金雕花架子大床,分别雕饰了麒麟送子、喜鹊登梅、八仙过海、竹节梅花图。钓源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意趣,尽在其中。
走近村庄,满眼是绿。延绵的岗地环绕幢幢青砖黑瓦的民居,仅北部小山上的林带,就有18000多棵葱葱笼笼的古樟树,分外醒目的是村祠“忠节第”前的4株古柏,直径1米有余,树龄近千年。
民居依两边的坡势铺展,7口大小不一的水塘串联,把村庄分成南北两半。一条条青石板铺就的巷道,曲折迂回伸向各幢古宅。从平整、光洁的青石板上走去,只见老屋高低错落,排列有序,显得幽得与苍老,引人入胜。全村现有村民150多户,800余人,存有明清建筑150多处,宗祠、家祠9座,书舍5处,古石桥2座。风姿各异的历代建筑,如一幅幅淡淡的民俗风情画,令人赏心悦目。建筑风格的丰富多样,隐含太极八卦的结构布局,形成了钓源古村群落的显着特色。
青石板铺成的巷道两旁,是四通八达的排水沟,天下大雨,巷中无积水,房屋前后瓦檐上的骑瓦封火墙,刺向蓝天。幢幢民居,既有常见的单檐屋面,又有不多见的垂檐瓦顶;既有1进2厢、2进4厢式厅房,又有庭园式、院墙式等风格迥罕的居室。令人不解的是,钓源村大多是“歪门邪道”,巷路、村道、塘岸没有一条是笔直到边的,建造者有意为之,巷道时宽时窄,院角有圆有方,墙面有正有侧,形成回环往复、参差跌宕的格局。专家们考证,这是应合古代阴阳八卦的理念,显现“天人合一”的道理。
钓源村几乎汇集了我国南方古代民间建筑的主要基本类型,誉为浓缩我国古村建筑风韵的瑰宝。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对该村的古建筑赞不绝口。
钓源村的先祖崇尚遁世,建筑和装饰也无不透露出一种隐逸遁世的道家色彩。而村庄的历史却有过繁华和喧嚣。清咸丰年间,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有1300多户,人口近万,店铺60余家,此外还有戏园、赌场、跑马场等,号称“小南京”。方圆数百里的官宦富商,经常来这里博彩听戏,品茶饮酒。这当时远近闻名的乡间都市,昔日繁华至今依稀可辨。文宗遗迹、八卦村形、商贾世家冶游的场所,这些给钓源村抹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