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柴灿让
故乡平遥是一座古城,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后,既不苍老,又不潦倒。其风韵犹在,在智慧,在质朴,在风骨。
静夜如斯,我踏着古城城墙上一块块四四方方的青砖,就着古城里红红火火的灯笼,走近了古城。那森然雄伟的城墙与3000个垛口,72座小楼,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浑然一体;与古意盎然的屋宇紧密呼应;与城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次第连接。凭垛远观,经纬交织,井井有条,动静有序,主次分明,犹如在一只老龟甲背上画了一幅八卦图案;也像给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身上披了一件颇具文采的外衣,赋予了古城一种独特的文化神韵。
城里印记着古城辉煌历史,目睹了古城故事的气派古老的四合院,一座比一座精美绝伦,不必说院里古朴敦实的石桌石凳;也不必说屋里拙朴雅致的床、榻、桌、椅和桌上摆着的瓷器古玩,墙上挂着的古画古镜;单说那每个体面门庭的花岗岩门坎上无法磨灭的两道深深的车辙印痕,就可以想见当年是如何的商贾云集,如何的车水马龙。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车马,驮载着金钱,驮载着骄傲,驮载出了一个汇通天下的盛世繁华,也驮载出了被称为“中国银行的乡下鼻祖”——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鼎盛时期的“日升昌”在全国有30多个分号,年汇兑量最高可达3800万两白银,可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中国工商银行了。令人惊奇的是,票号里好多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招聘用人、防范风险等措施竟和我们现在的不差上下。
墙高不胜寒。我从城墙上下来后,古城展现的是另一夜景。鳞次栉比的店铺在不宽的街边一字儿排开,朴实而祥和。在夜色的巷子里,有一位哼唱着民歌的老人,路边旁若无人地追逐着狗儿。巷子深处那些似乎要被岁月消磨掉的青石路尽头,好像回响起了马蹄的踢踏声,向我传递着古城的神秘,让我浮想联翩,仿佛回到了梦里复杂的万事万物。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找了家古朴典雅的客栈住了下来。坐在明清时期晋商大财东家的院子里,看着纯净天空中那久违的星星,古城独有的魅力让我的内心开始变得单纯起来了。一袭月光在身,一杯清茶执手,任由时间哗哗地流。一种久居闹市后的排遣、慰藉或补偿便在我的心魂畅游了。蓦地,一丝恍惚心中掠起:我脚下的那一块块四四方方的青砖竟是活的!
回望踏着青砖走过的城墙,沿着青石穿过的街巷,细细品味古城演绎的这些经过岁月沉淀积累的青砖和石头,故乡平遥独特的品质早已融入了每一个家乡人的血液,透过他们特有的肤色或多或少地呈现了出来,而最令人心动的还是他们的姿态与精神与之并生共存,滋养着身心,冶炼着生命。以致二十多年来,我无论走到哪里,几句话后,总不免有人问我:“小子,你,平遥的吧!听这口音就是。”看来,无论你是守望故土,还是客居他乡,我想,在你心中一定有一座属于你自己的“城”。
感谢古城的夜,感谢古城的歌声,让我的古城夜行终于跃然于纸上,成了一份永存心底的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