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 > 热点专题 > 相关资料
关于开展2020年度山西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2020-10-23 15:33:59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开展2020年度山西省新闻系列

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市党委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职称管理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

根据国家和我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按照《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40号)以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0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晋人社厅函〔2020〕628号)要求,现就开展2020年度山西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管理

2020年度山西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在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管理和指导下,由山西省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评审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

二、评审范围  

在我省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性期刊社、新闻网站、融媒体中心等新闻单位,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中,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符合申报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事业单位申报人员须在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聘用且兑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工资(从机关流动到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除外)。

下列人员不得申报:

1.国家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

2.退休人员(已办理退休手续或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以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开始收受申报评审材料之日为界)。

3.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受到记过以上处分且在受处分期间。

4.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且在受处分期间。

5.近3年内存在以下情况的人员: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司法或新闻管理部门查处的直接责任人员;

(2)涉及重要案件尚未定案的人员;

(3)在职称有关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

(4)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存在新闻敲诈、虚假报道等违规违纪行为的人员。

三、申报评审条件     

(一)品德条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践行“四向四做”,切实增强“四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学历条件

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可放宽至大专。

基层一线人员指在县(市、区)新闻单位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资历条件

任现职满5年,即2015年底前任现职。取得博士学位者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要求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即2018年底前从事本专业工作。

具有其他系列职称调入新闻单位,并按规定已转评为同级新闻系列职称后,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1年,且与原系列同级职称任职时间累计满5年;具有其他系列高级职称调入新闻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满1年(转评)。

(四)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1.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任现职以来的工作经历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主要成员采写、编发5篇以上在全省或本市(系统)范围有良好社会影响和宣传效果的头版头条、联播头条、非通稿类自采稿件等重要新闻作品。

(2)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组织策划5个以上反映重大主题等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版面、栏目、节目。

(3)独立承担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5次以上重大题材、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新闻宣传报道,参与制订本系统本单位宣传报道方案,产生较好的舆论引导力。

(4)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策划、创办新闻网站、新媒体等,或策划推进媒体重大改版创新,创作制作5件以上反映中心工作的融媒体产品,取得较好实际效果。

2.申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任现职以来的工作经历能力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主要成员采写、编发5篇以上在全国或全省范围有良好社会影响和宣传效果的头版头条、联播头条、非通稿类自采稿件等重要新闻作品。

(2)主编或组织策划5个以上反映重大主题等有较好社会影响力的版面、栏目、节目。

(3)直接指挥实施5次以上重大题材、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新闻宣传报道,负责制订本系统本单位宣传报道方案,产生较好的舆论引导力。

(4)负责或作为主要成员策划、创办新闻网站、新媒体等,或策划推进媒体重大改版创新,创作制作5件以上反映中心工作的融媒体产品,取得较好实际效果。

“主要成员”指,全国性活动(项目)前5名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省性活动(项目)前3名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系统本单位及其他活动(项目)前2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上”均含其本级和本数(下同)。

(五)业绩成果条件

1.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任现职以来的业绩成果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至少有1件新闻作品获得下列奖项之一:

①“山西新闻奖”三等奖以上;

②“山西广播影视奖”广播电视节目奖二等奖以上;

在总编室、报社夜班编辑采编岗位工作,且满10年以上的人员,其获奖条件可适当放宽。

(2)在基层一线工作、具有大专学历,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的人员,专业工龄须满20年,并至少有2件新闻作品获得下列奖项之一:

①“山西新闻奖”三等奖以上;

②“山西广播影视奖”广播电视节目奖二等奖以上;

2.申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任现职以来的业绩成果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至少有1件新闻作品获得下列奖项之一:

①“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以上;

②“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

③“山西新闻奖”二等奖以上;

④“山西广播影视奖”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

在总编室、报社夜班编辑采编岗位工作,且满15年以上的人员,经单位综合考核表明专业能力强、业绩贡献突出的,其获奖条件可降低一个等次。

(2)在基层一线工作、具有大专学历的,申报评审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的人员,专业工龄须满25年,并至少有2件新闻作品获得下列奖项之一:

①“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以上;

②“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

③“山西新闻奖”二等奖以上;

④“山西广播影视奖”广播电视节目奖一等奖。

(六)学术技术条件

1.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任现职以来的学术技术水平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期刊或省级报纸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

(2)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国家级论文1篇以上;

(3)在正规专业出版社出版过新闻专业方面的论著1部,其中本人撰写部分在5万字以上,同时提交1篇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

2.申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任现职以来的学术技术水平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期刊或省级报纸上,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本专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国家级至少有1篇;

(2)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家级论文2篇以上;

(3)在国家专业出版社出版过新闻专业方面的论著1部,其中本人撰写部分在10万字以上,同时提交1篇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国家级论文。

新闻专业论文须是任现职期间发表在“新闻专业报纸期刊参考目录”内的报纸期刊上、与本人从事新闻专业相一致的学术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尚未列入新闻专业报纸期刊参考目录的期刊,以期刊分类号“G2”且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为学术期刊作为认定依据。所提交的论文均须附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网站检索、验证的下载网页,并加盖本单位人事(职称)管理部门的公章。论著须附在中国版本图书馆网站“CIP数据核字号验证”的检索页。

(七)考核条件

申报新闻系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年度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等次累计不低于5次(博士不低于2次)。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当年聘用年限不作计算,考核合格年限可累计计算。

(八)继续教育要求

根据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适应岗位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申报评审职称的重要条件。

(九)破格申报评审条件   

业绩、贡献特别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申报评审条件”的第(一)条、第(七)条、第(八)条,且近三年年度考核有1次以上优秀等次,结合业务能力水平评价,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不受学历、任职年限等条件限制,破格申报评审。

1.申报主任记者、主任编辑的,须作为主要完成人(前3名),至少获得下列奖项之一:

(1)“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以上1件;

(2)“中国新闻奖”三等奖2件;

(3)“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2件;

(4)“山西新闻奖”一等奖3件。

2.申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的,须作为主要完成人(前3名),至少获得下列奖项(荣誉)之一:

(1)“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件;

(2)“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件;

(3)“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3件;

(4)入选“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韬奋奖”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闻界别的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业技术人才。

(十)引进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定

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按照职称评审申报渠道,将其专业工作经历、学术技术成果印证材料报高级评委会直接审核认定相应职称。

(十一)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记者的职称评审

参加山西省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的随队记者,可提前1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因表现突出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的人员等同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山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和“记一等功个人”、“记二等功个人”、“记三等功个人”的人员,分别等同于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嘉奖”的人员,等同于撰写普通新闻专业论文1篇。

四、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个人自主申报。专业技术人才不受用人单位岗位限制,符合条件即可申报。从机关流动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以上的,可比照本单位同等学历、同等资历人员,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凡上年度申报评审未获通过者,须报送新增业绩成果(代表性新闻作品、节目策划案、融媒体产品、专业论文等)1项以上。

(二)实行民主评议。用人单位成立由群众代表、同行专家、单位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代表共同组成的评议组,对申报人员提交的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对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贡献等进行综合评议,单位根据评议组意见,出具鉴定意见。要严格执行“三公示”制度,即评审条件公示、个人申报材料公示、单位鉴定意见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无异议的方可出具推荐意见。

(三)逐级申报审核。由各主管部门、各市人社局审核后报送高级评委会。人事档案已由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代理的,由用人单位履行审核、公示、推荐等程序,出具鉴定意见,经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报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后,逐级报送高级评委会;未办理人事档案代理的,由用人单位履行审核、公示、推荐等程序,出具鉴定意见,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后,逐级报送高级评委会。

(四)严肃申报纪律。申报人员及推荐单位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实行“双承诺”制。申报人及所在单位要在评审表中相应栏目内,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合法性做出承诺,本着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签字确认。申报人员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的,一经查实,取消当年评审资格,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申报人所在工作单位未依法履行审核职责的,对有关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其它事项

(一)评审答辩。按照《山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答辩规则》(晋人职字〔2006〕30号)执行,采取答辩论文评判及专业答辩命题匿名制、现场公开答辩的办法,实行答辩成绩淘汰制。答辩总成绩优秀比例不得突破30%,差(应淘汰)比例不得低于10%。破格晋升人员答辩总成绩必须为优秀。

(二)获奖要求。评审条件中的获奖要求,均须是在任现职期间完成的本专业作品,经政府规定部门组织,按规定程序进行评审选定相应等级奖项的获奖人员。本人须有评奖部门颁发的一级证书。任现职期间完成的一件作品多次获奖,一律以最高奖励一次性计算。新闻作品集体奖须附原始发稿签批单复印件,经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同意后方可申报。

同一作品获得多个奖项或荣誉的,只记最高奖项或荣誉,不得重复使用。 

(三)论文替代要求。单独或以第一署名完成的以下作品每1项(次)可替代相应等级的论文1篇, 最多可替代2篇:

1.获得比规定奖项高一个等级以上的代表作品;

2.部校共建互聘交流兼职教师的教案;

3.被省委省政府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和采纳的考察研究成果、调研报告、新闻作品等,可替代国家级论文;

4.被省级党委宣传部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和采纳的考察研究成果、调研报告、新闻作品等,可替代普通专业论文。

凡参加答辩的专业技术人员(含破格人员),均须提交1篇公开发表的新闻专业论文作为答辩材料。

(四)代表作品要求。新闻采编代表作指任现职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本人在任职单位(报、台、网)公开发表且与工作岗位相符,同时满足“申报评审条件”第(四)条的新闻稿件、编排版面、摄影资料、音视频资料播出版文稿、节目策划案、融媒体产品等代表作品5篇(版、幅),须附推荐理由、作品概述(作品源起、创作过程、作品评价、社会影响、转用情况等),并附任现职期间主要新闻采编作品目录(注明刊播时间、标题、体裁、版面栏目等)。   

(五)报送材料要求。为规范收审秩序,实行预约审核制度。各单位要在收审材料期间电话预约送审时间,并安排专人统一报送,不受理个人报送事宜。材料收审时间为10月15日至11月5日(公休日除外),申报材料采用电子文档与纸质材料相结合的形式报送。报送材料时,须交验相应原件,审核通过后退回。申报人员填写所需表格、申报材料填报、装订及送审说明等,请登录黄河新闻网(http://www.sxgov.cn)、山西新闻网(http://www.sxrb.com)下载和查询。

本通知未及事宜,按照国家和我省现行职称政策规定执行。

报送地址:太原市迎泽大街318号省广播电视局主楼416室。

联系人:吕瑜娜  0351-4045486

冯  娟  王岚君  0351-8301535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0年10月 10 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下载:申报材料说明及附件

[ 编辑:刘瑾 ]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