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需要民主凝聚力量、法治提供保障。一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凝聚智慧力量,巩固和发展良好政治局面。
发展人民民主,广泛凝聚发展智慧和力量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统筹推动各级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确保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审议法规草案46件,通过42件,作出决议决定10项,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55件,立法工作继续呈现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的特点;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14项,检查调研了12个方面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审查规范性文件102件,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首次组织代表赴17个承办部门“面对面”“零距离”沟通,健全议案办理机构负责同志与代表沟通机制,力求做到过程和结果双满意。首次组织省人大代表专题视察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并形成制度化安排。常态化组织代表通过视察、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直接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全省建成1510个联络站、3783个联络点,探索了具有山西特色的“联络站+”工作模式,为代表执行职务、开展活动、联系群众搭建了平台。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一年来,省政协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倾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资政。中央和省委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后,省政协立即行动,聚焦控制高碳、推广低碳、力争零碳、奖励负碳及时召开专题议政会,提出的26条意见建议“含金量”满满;全年报送《他山之石》14期,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供参考;向全国政协、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300余篇,省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一串串数字、一项项成果,饱含着广大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建言的实干担当,彰显出新时代人民政协拥核心、强信心、聚民心、筑同心的坚实步伐和勃勃生机。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我省深入实施“同心四大工程”,进一步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各民主党派积极利用专题协商、调研协商等政党协商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反映群众诉求,提出意见建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势作用,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推动群团组织改革创新,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小切口、有特色”,地方立法促发展保善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小切口、有特色”立法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前进,逐步走出了一条精细立法、精准立法的路子,围绕支持转型综改、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大幅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相继完成一批重点立法项目。
立法支持改革促进转型取得新进展。制定一枚印章管审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外来投资促进、康养产业促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条例,审议社会信用条例草案,作出契税适用税率以及减免税事项的决定。其中,一枚印章管审批条例为改革量身定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是全国首件。
惠民弘德立法持续加强。作出促进技能山西建设的决定,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修订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落实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三年立法计划,已完成修订动物防疫条例等6项任务。制定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修正残疾人保障条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议殡葬管理条例草案、燃气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修正警务辅助人员条例,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支撑。
生态环保立法有力推进。制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污染防治最为重要的大气、水、土壤、固废方面都有了专门的法规。制定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修正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森林法实施办法、森林公园条例、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织密绿色生产生活法治网。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三年立法计划,湿地、泉域、湖泊保护立法取得新成果,沁河流域市市协同立法开创先河,其他流域协同立法稳步推进,齐心协力守护表里山河。
与此同时,围绕山西灿烂的传统文化、不朽的文化遗产,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构建古村落、山西省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金字塔”式保护格局;制定山西老陈醋保护条例,促进传统酿制技艺传承发展,保护好这块“活化石”。为传承文明、延续文化履职尽责。
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山西建设不断巩固强化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一年来,我省不断推进更高水平法治山西、平安山西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出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举措》,制定我省“一规划两纲要”实施方案,确定忻州市、太原市万柏林区、柳林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法治山西、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试点。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班,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在全社会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热潮。
平安建设巩固强化。制定出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西的实施方案、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规定和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的实施意见,完善“1+6+N”制度体系,引深扫黑除恶常态化,组织开展“三大领域”专项打击整治,开展防范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集中宣传活动。
基层治理不断夯实。制定试点行动计划和分类指导实施方案,出台《关于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全省117个县(市、区)“全科网格”全覆盖,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全省网格员共上报问题隐患线索293万余件,处置率达到98.92%。加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健全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单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记者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