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热点专题>
2022年二季度山西省“中国好人”候选人名单公示
2022-04-27 17:58:48    来源:黄河新闻网

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做好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推荐上报的通知要求,山西省文明办经过基层推荐、初审等环节,确定张秀荣等8人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为2022年4月27日—4月29日。公示期间如有意见,单位和个人均可来电向省文明办反映。

联系电话:0351-4045469

山西省文明办

2022年4月27日

2022年二季度山西省“中国好人”候选人名单

张秀荣   晋城市   助人为乐   女性志愿者热衷公益事业 走村串户传递人间大爱

梁效珍   长治市   诚实守信   七旬老党员一家五代人八十余载接力祭英烈

史小兵   阳泉市   敬业奉献   人民警察19年奋战扫黑一线 以宝贵生命践行铮铮誓言

陈雪莲   太原市   孝老爱亲   农家女子养育脑瘫儿20余载 用大爱书写没有血缘的亲情

姚   建   大同市   敬业奉献   乡村教师22年坚守山区学校 用爱托起山村孩子求学梦

王志伟   忻州市   诚实守信   70后汽修人二十载坚守承诺服务乡亲

赵文菊   临汾市   敬业奉献   女党员扎根基层17年 全力打造社区“连心桥”志愿品牌

乔霞霞   晋中市   诚实守信   巾帼企业家诚信经营18载 创下游客“零投诉”奇迹

2022年二季度山西省“中国好人”候选人事迹

张秀荣,女,汉族,1974年8月出生,山西省高平市“爱在身边”志愿服务队理事长。自2016年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以来,她带领自己的爱心团队先后深入高平市河西镇、寺庄镇等乡镇的近20个村及部分乡镇、社区敬老院,关爱留守孤寡老人2000余人次,所到之处,无不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和交口称赞。曾获“2020感动百姓·山西乡村爱心大使”提名奖,2021年被评为“山西好人”。

组建志愿服务团队 开启爱心公益之旅

有一次,张秀荣和朋友们在高平城南敬老院献爱心,她们亲切地和老人攀谈,为老人整理床被、打扫卫生、包饺子,分头行动的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老人们一边品尝着香喷喷的饺子,一边欣赏着他们即兴表演的节目,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离开时,看着老人们依依不舍的眼神,我的心里酸楚楚的,”这次活动深深触动了张秀荣,她发现留守老人是多么需要精神上的抚慰,“如果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多去看看、陪陪老人,哪怕是为老人做一些简单而有意义的事也好”。

于是,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老人的活动中来,张秀荣在2016年3月组建了自己的一个小团队——“爱在身边”志愿服务队,开启了爱心公益之旅。

走村串户遍布足迹 花式关爱孤寡老人   

2016年6月5日,张秀荣和队员们走进河西镇窑则头村为老人送温暖,这是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开展的第一次活动。去之前,根据该村老人年龄的构成情况,张秀荣主动与村委对接了解老人所需,并自掏腰包购买了理发工具和慰问品,为村里的老人洗发、理发。“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在窑则头村做志愿活动的消息传到了我的老家刘庄村,老人们非常羡慕”,得知老人们的心愿后,张秀荣带着队员来到了刘庄村。为了把志愿服务活动做大做好,这次又增加了健康咨询、测量血压血糖、洗脚修脚等服务项目,一些常年不出家门的老人感激不尽,一股劲地夸赞他们,“真是老人的贴心人”。

此外,张秀荣还会组织队员和老人座谈聊天,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登门拜访,并将慰问品和服务项目送到老人家中。2018年8月11日,张秀荣和服务队的20余名志愿者来到三甲镇靳家村开展志愿服务,为了满足老人对高平鼓书的喜爱,他们更是专门邀请了高平市盲人曲艺团,为老人奉上了地道的家乡曲调——高平鼓书,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令老人们赞不绝口。

出资回购牌坊石匾 无偿捐赠让文物回家

2021年11月,张秀荣听说高平市侯庄村的重要文物“赵氏牌坊石匾”流失出村,并有外地人欲高价买走。为了文物不被流失,在高平市文保志愿者的协助下,张秀荣迅速行动,果断出资将此文物回购,并在高平市文物部门的见证监督下,无偿捐赠回高平市侯庄村妥善保存,使得珍贵的石匾得以重归故里。

她将爱的火焰点燃,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中,从最初的七八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他们无微不至地关爱老人,像波纹一圈一圈地扩散开去,向社会传递着人间大爱。

梁效珍,男,1945年5月生,中共党员,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人,武乡县煤炭局退休干部。从上世纪40年代起,梁效珍一家五代人为一位无名烈士上坟、扫墓,至今已持续80多年。曾获第七届“长治市道德模范”、2021“感动长治”年度人物、“山西好人”等荣誉。  

悉心照料负伤的八路军小战士

梁效珍家在武乡县韩北乡虸蚄庙村,是抗战时期武乡通往黎城、涉县的必经之地。1940年在关家脑战斗中,八路军运送伤员路过这里,将一名重伤员安置在梁效珍家中。这名伤员是河南辉县人,姓雷,20多岁,当时他伤势很重,不能长途颠簸,就安排在了梁效珍家里养伤。农村医疗条件非常差,只能用农村的土办法来给八路军伤员疗伤,梁效珍奶奶就熬花椒水帮伤员清洗,还让爷爷到山上采蒲公英捣碎给伤员涂抹伤口。白天奶奶喂饭伺候,到了晚上就换梁效珍父亲陪伴,住了三、四个月,就像一家人一样,伤员称梁效珍奶奶为大娘,喊梁效珍父亲为二哥。遗憾的是,终究没能救下八路军伤员的性命,伤员于1940年腊月牺牲在梁效珍家里。梁效珍的爷爷奶奶很悲痛,在报告村公所后把八路军伤员安葬在离家不远的一处被村里人唤作“大扇儿”的墙根底下。

不能让八路军烈士孤单

每当清明时节,梁效珍奶奶总是要吩咐家里人给烈士上柱香,直到奶奶病重期间也专门嘱托家人不要忘了给烈士上坟。到了1947年,梁效珍母亲病故。梁效珍爷爷说,让梁效珍母亲也埋在“大扇儿”,与雷烈士做个伴儿。就这样,梁效珍母亲就埋在了与烈士相隔不到两米的地方。每当上坟时,他的父亲都会特意嘱咐家里人准备两份祭品,一定不要忘记去祭奠英烈。梁效珍成家后,经常带着孩子们给烈士扫墓,也像他父亲嘱托他那样告诉他的孩子们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祭拜烈士老雷。1982年,梁效珍父亲病故,按照当地的习俗,梁效珍将父母一起合葬在离烈士不远的坟墓。对梁效珍全家来说,雷烈士就是他们家的一员,是他们的亲人。

为无名烈士寻亲

安葬父母之后,梁效珍心里一直有件事放不下,那就是帮雷烈士找到亲人,让他魂归故里。于是,从1982年开始,梁效珍连续三年给河南辉县民政局写信、打电话,也曾利用工作之余查访、寻找雷烈士的家人,但却一直没有着落。2011年,得知武乡县将建立八路军零散烈士陵园,梁效珍第一时间找到了县民政局,汇报了情况,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非常的重视,当即答应建好后一定将雷烈士安葬在陵园。2015年,县民政局通知梁效珍,农历二月初五,要派车将雷烈士遗骸接往烈士陵园。梁效珍全家提前一天回到村里,并按照当地的风俗买了祭奠的物品,第二天一早到“大扇儿”烈士坟前焚香磕头,随后与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一起,细心地挖出雷烈士的遗骸,一块块按序整理摆放,用白布裹好,为烈士“穿”上民政局统一发放的八路军服装,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在棺椁里,送往烈士陵园,终于了却了梁效珍多年的心愿。

五代人为烈士扫墓80多年

雷烈士安息了,梁效珍也就放心了。如今,每年的“清明”、“十月一”,梁效珍都要领着儿女们到雷烈士坟前祭奠、清扫杂物。至2022年,梁家五代人已经为雷烈士扫墓80多年了。“雷烈士为了民族、国家,二十岁就牺牲了,我们替他扫扫墓,这不算什么。有生之年我和我的儿孙们都会去祭奠雷烈士。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他们都会接起这份责任,这是我祖父的遗命,也是我坚守一生的承诺。”年逾七旬的梁效珍老人深情地说。

史小兵,男,汉族,1971年2月出生,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人。生前任阳泉市公安局郊区分局旧街派出所副所长、二级警长。从警19年,史小兵始终奋战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第一线,为保障辖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21年9月7日,史小兵同志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曾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扫黑除恶做先锋,以生命书写扫黑誓言

2021年5月,史小兵负责带队对某黑恶势力团伙开展调查取证工作。作为专案组年龄最大的同志,他却从来不以“老大哥”自居,时时处处战斗在扫黑第一线。他用自己多年的扫黑经验、刑侦业务技术,带领民警分析案情、参加审讯、蹲守抓捕、熬夜加班。面对案件线索单一以及受害人和证人惧怕黑恶势力不敢提供真实信息等不利情况,史小兵多次深入群众走访摸排,先后多次到受害人家中讲政策,彻底打消了受害人和证人的顾虑,为案件侦破打开了有利局面。针对犯罪团伙警惕性高、抓捕难度大等情况,他采取机智灵活的战术,亲自带队将涉黑组织一举摧毁,抓获全部20余名犯罪嫌疑人,并主动承担讯问嫌疑人的重任,每天坚持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为了将案件办成铁案,史小兵带队深入调查走访群众500余人次,拟出调查提纲、询问提纲8万余字,形成1万余页的文字证实材料,仅拟定的审讯计划就达130余份5万余字,形成起诉意见书近3万字,为案件顺利侦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刑侦战线铸利剑,用行动践行刑侦梦想

“我心中有一个刑侦梦,要当一辈子刑警!”寥寥数语,承载着他对刑侦工作的无限深情。刑侦工作不分昼夜,作息时间没规律,有案件就要随时上,有些人不愿意干刑侦,而史小兵退伍从警后,却始终奋战在刑侦一线。“我是军人,也是警察,就喜欢侦查破案。”在史小兵19多年的从警生涯里,他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热爱的刑侦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奔跑在扫黑除恶最前沿。他把短暂而光辉的生命,都献给了他挚爱的刑侦事业。先后参与侦办各类刑事案件12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人,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到嘉奖。

公而忘私树榜样,舍小家守护万家平安

史小兵深爱家庭,但却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给了公安工作。成家十余年,他没有给家里搞过一次像样的家务,没有给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虽然家与单位只有一街之隔,但因为常年加班加点工作,他在办公室“凑合睡一觉”的日子,比回家的时间还多。由于经常加班出差,他没有给孩子过过一个生日,甚至在孩子生病时,他也没有时间陪在身边。可在孩子心里,他理解并深爱他的父亲,不能陪在身边是为了守护万家灯火。

忠诚履职、勤勉尽责、拼搏奉献,史小兵以数十年如一日的责任和担当,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名人民警察的一生——站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座丰碑!

陈雪莲,女,1961年5月生,太原市尖草坪区西墕乡西高庄村村民。1995年,她从土窑洞捡来脑瘫弃婴李瑶,几十年如一日的照料呵护,耐心地扶持帮助她锻炼,默默付出毫无怨言,让小女孩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集中了世间较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曾获“太原好人”“山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大爱无疆,收养脑瘫孩子

1995年4月的一天,春寒料峭,细雨纷飞。陈雪莲在家里忙前忙后准备着播种事宜,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打断。

“雪莲,快开门……”父亲的声音里掺杂着一丝焦急和惊喜。陈雪莲赶紧拉开房门,老人走了进来,怀里露出了一个女婴。望着孩子黑亮的眼睛,又看了看满怀殷切希望的父亲,陈雪莲双手接过孩子,“这孩子和咱家有缘,以后只要我有口饭吃,就不能饿着她……”

然而,兑现承诺谈何容易。当时,陈雪莲家里已有两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人苦苦支撑,新添一张嘴,让原本清贫的家更是捉襟见肘。更让她担忧的是,小瑶瑶虽然好看,但不懂和人交流互动,陈雪莲和丈夫只能领着孩子去医院看病。

“这孩子患有脑瘫,这一生不可能学会走路和说话。”医生的诊断像一记闷锤狠狠地击打在陈雪莲心上,她手足无措地望着小瑶瑶,一时间无所适从,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艰辛岁月,不放弃脑瘫孩子

陈雪莲家庭条件较差,没有更多的钱送孩子去接受康复治疗和特殊教育,只有自己下苦功夫。

每天种地、家务劳作之后,陈雪莲坚持拉着小瑶瑶学走步。站立、迈步、倒腿,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陈雪莲至少手把手教了上万次,“我们家基本没有娱乐活动,只要是闲着的时候,就是教瑶瑶走路和说话。”

在瑶瑶6岁的一天,陈雪莲正在院子里忙碌,让她没想到的是,转身的一瞬,她惊喜地看到孩子一摇一摆地走出了房门。那一刻,陈雪莲激动地无法言语,“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跟做梦一样。”她用爱心和坚持打破了“这个孩子学不会走路”的预言。

年复一年,悉心照料脑瘫孩子

“擦脸、洗澡、穿衣、梳头、喂饭,我妈没有给我们做的,都给瑶瑶做了”,陈雪莲的孩子表示,20多年来,瑶瑶一直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妈妈干农活时,也要把她带在身边,如果家里只剩一个鸡蛋,不用多想,那肯定是瑶瑶的。

看到陈雪莲对领养的孩子格外偏爱,她的两个孩子也曾有过抱怨。陈雪莲就开导孩子们:“妹妹这么小就被遗弃了,很可怜。妈妈想让她感受母爱,你们做哥哥的也应该多关心和爱护她。”

2019年,陈雪莲突发心梗,出院后身体大不如前。期间,身边所有人都劝她自己身体要紧,管好自己就够了,可是陈雪莲依然没有放弃瑶瑶,“既然当初选择了这条路,无论再苦再难,我都会坚持下去。”

陈雪莲,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20多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付出,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也为一个不幸的生命谋得了幸福。

姚建,男,1974年12月生,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三墩小学校长。1998年,姚建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2004年,姚建成为三墩小学校长,妻子也作为代课老师带上孩子搬到学校,协助他工作。姚建以校为家,努力工作,倾心照顾山村学生。2017年和2019年两次荣获“晋绥儿女支持老区教育奖”,2022年3月22日被人民日报以《坚守二十二年,只为村里娃》进行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以校为家 挥洒全部青春年华

坚守孕育出变化,在他的辛勤耕耘下,三墩小学慢慢地热闹起来了,学生们的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了,年年“六一”都能排练出优秀的节目,尤其在唱歌、竖笛方面,这竟然成了三墩小学的传统。孩子们愉快健康地成长,学习成绩也日益提高了,外出的孩子们也渐渐回来了,他知道三墩小学有希望了。由于学校越办越好,周围村里的孩子也来了,需要住校的孩子们越来越多了,他和妻子临时用木板搭建床铺不够用,上级部门对三墩小学进行了扩建,三墩小学就转变为名副其实的寄宿制学校了。

践诺为本 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在他看来,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自己的学生是职责。在他的带动下,妻子成为了他的好帮手,给孩子们制定了小方针:大孩子帮助小孩子打水,打饭,穿衣,收拾床铺。要想正人,必先正己,他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课上课下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他对学生的关爱。学校有一对兄妹,他们的母亲身患乳腺癌多年,家里为了给母亲看病欠了许多外债,生活十分困难。他对他们兄妹俩十分关注,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他们很多帮助,经常给他们买文具和衣服,并把他们的情况向领导反映,学校因此给他们减免了费用,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困难,避免了他们因贫困而辍学。

化憾为力 坚守心中无悔信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领导的关怀和老师们的努力下,三墩小学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好评,他也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嘉奖。面对荣誉他虽感欣慰,但心中也有些许失落,那就是他夫妻俩对女儿的亏欠。女儿从小聪明伶俐,但一次意外使他终身遗憾。女儿五岁那年,学校有名学生发高烧,他的家长又在外地工作,这个生病的学生由他和妻子照顾。这时,女儿喊妈妈:“我渴了,我要喝水!”因忙于照顾生病孩子,没有看到女儿已走到灶台旁,不小心把手擦进正开水的锅里。当他听到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飞速把她拉起时……当时的情况不可言状。至今女儿手上留下无法医治的伤疤,也在他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但他把对女儿的遗憾化为工作上的动力。他将三尺讲台作为心中的圣地,下定决心要用一截粉笔绘出孩子们未来的宏伟蓝图。

姚建常说:“三墩小学在他心中像一个孩子,值得他用生命呵护,因为点燃的是山区孩子们心中的希望和梦想”。在工作中每当身心俱疲时,他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张张渴望走出乡村的脸,心中就会想起党和领导对他的信任,正是这些动力让他永远爱着这份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

王志伟,男,44岁,中共党员。忻州市河曲县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王志伟18岁时与大学失之交臂后,立志做河曲县的汽修大王,他以诚信为本,争创一流,创立了河曲县最大的汽修行业大厂。致富后王志伟仍坚守初心,信守承诺,扶弱助贫,以己之力回馈家乡父老,树起好人丰碑。2020年被评为“山西好人”。

诚信是立业之本

人无诚不立,信用是成功的伙伴。王志伟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坚持做人第一,诚实守信成为他信守不变的理念。2016年腊月的一天,一辆路过河曲韩家楼的大卡车出现故障停在路边三天,司机用尽了各种办法修理汽车但没有成功。寒风凛冽,大货车司机被困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进退两难,这时候过往的车辆给司机提供了王志伟的名片,让他打电话试试看。大货车司机一看这个汽修厂远在80公里以外的河曲县城,况且此刻已是傍晚时分,人家会来吗?大货车司机抱着最后的希望拨通了王志伟的电话,王志伟一接到电话,立马带着徒弟、修车工具和一些果腹的食物前往韩家楼,驱车两个小时到了目的地立马开始工作。两个小时后,凭借着精湛的技艺,王志伟师徒终于让停滞了三天的大货车重新启动了,大货车司机一边吃着王志伟带来的食物,一边紧紧握着王志伟的手,热泪盈眶不断重复着:“谢谢、谢谢……”。

一诺千金的“河曲好人”

王志伟18岁时因家庭贫困与大学失之交臂后,心中就一直藏有一个“大学梦”。2005年7月,在他的汽修厂业务蒸蒸日上时,王志伟偶然听说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却因家贫放弃上大学时,王志伟立即联系了该学生,当即决定每年资助其3000元,直到大学毕业。从此王志伟踏上了公益之路,不断践行着当初的诺言。15年间,16名贫困学子在他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2017年河曲县工商联为其颁发“光彩助学 德蔚后生”的奖牌。2019年10月,王志伟来到河曲县赵家沟乡,当看到当地农民以土豆南瓜为主食时,他的内心受到了震动,当机立断从西口镇南元村购买了1.2万斤大白菜,亲自运送到赵家沟小学和99户村民的手里。连续两年,王志伟共给赵家沟村运送了2.3万斤大白菜,从此,翠峰山上的老百姓吃上了时令蔬菜。

坚守初心,润物细无声

2019年10月,建国70周年之际,王志伟主动承担起“文化扶贫、走近河曲”的赞助工作,出资邀请山西美术馆40多位著名的山水画家到河曲采民风、办画展,想借助画家们的妙笔把美丽的家乡河曲展示给全国、全世界。从2020年开始王志伟积极参与河曲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校企合作。他现身说法,激励学子们一定要学会一技之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如今,已有4名学生学成出师,月收入达7000多元。“只要我有能力,就一直干下去”,多年来,王志伟始终坚坚守着一个农家孩子的赤子之心,身体力行影响着更多的人在筑梦之路上坚守初心、点亮他人。

赵文菊,女,1978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临汾市尧都区水塔街道汾泽社区书记、主任。自2005年从事社区工作以来,她连续17年扎根基层一线,通过组建“五彩星光志愿服务队”,用心用情服务辖区居民,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在她的带领下,该社区陆续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最美社区。曾获临汾市优秀社区书记、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全力组建“五彩星光志愿服务队”

赵文菊通过组建“红黄绿橙蓝‘五彩星光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她为了解决社区低龄学生的托管难题,联合山西师范大学志愿者开设“下午4:30小课堂”,打造了手拉手润泽“童心田”志愿者服务品牌,志愿者们已经在汾泽社区举办活动将近50多次,辅导学生达3000余人次;她还组织志愿者每月定时给社区居民免费理发,免费义诊,打造了点对点构筑“爱心巢”志愿者服务品牌;她依托辖区内的文化教育和医疗机构,培育建设了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打造了站站相连的“善作知心邻”志愿者服务品牌。

打造协商议事“连心桥”志愿者服务品牌

汾泽社区有4个居民小区,常驻居民2084户6664人,电动车就有2000多辆。自从小区为了确保安全,不允许电动车进家户、进楼道,咋存车、咋充电就成了汾泽社区“协商议事‘连心桥’会议”的焦点。截至目前,她先后召集了二十几次这样的推进会,参加会议的除了社区干部和小区物业,大部分都是在职党员和社区志愿者,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筹钱出力,促成了整个辖区电动车充电车棚的全覆盖。

赵文菊常说,社区的工作不是越干越少,而是越干越多;社区的工作不是一个8小时,而是三个8小时。晚上加班不管多么晚,都要把工作给落实到位。要想干好社区工作,就得像咱们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样,要有一种钉钉子的精神,要把工作拧紧抓实。”

建立“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志愿服务项目

围绕“政策宣传、议事协商、便民服务、法制宣传、居民诉求”等内容,赵文菊对每个志愿者服务队在年初就明确项目服务内容和时限要求并签订承诺书,根据居民个性需求,随时完善定单内容,给承担任务的服务队派单,给对应服务的居民送单,通过服务效果再请大家共同点单评单,对优秀志愿项目和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实行积分制量化管理。

这个由上百人组成的“五彩星光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活动次数达到98次,累计为社区居民解决困难问题2000多件,服务超过1万多人次。真正实现了文明实践一盘棋、志愿活动一张单、运行流程一条线、服务群众一家亲、社区共建一幅画的“五个一”美好愿景。

乔霞霞,女,1979年11月生,党员,山西协同庆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创建旅行社至今,她始终践行新时代晋商“拼搏、信义、奉献”精神,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员工诚信教育,真心真情服务游客,18年来旅行社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630余万人次,并做到“零投诉”的奇迹,是广大游客对她诚信经营最高的肯定。曾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以诚筑梦 弘扬古城文化

2004年5月,乔霞霞成立山西协同庆国际旅行社,她始终将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放在第一位,秉守诚信砺砥前行,让游客在真诚服务中感知平遥古城千年文化,体会晋商诚信精神。旅行社成立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630余万人次,没有发生一起游客投诉事件。

在旅行社经营中,她邀请平遥县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暗访的形式对企业进行监督、调研,向她提出意见建议。2009年4月,政协委员郝新喜在暗访中发现旅行社所属特产店部分商品价签缺失。乔霞霞接到反馈后高度重视,立即赶到特产店了解缺失原因,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对全部门店进行普查,在员工中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传承晋商诚信精神,弘扬平遥古城文化,推进旅行社诚信品牌建设,打造“放心消费”名片。

真诚服务 温暖八方游客

乔霞霞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确立了“尽心服务 诚信至上”的企业文化,并通过每周例会学习,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把诚实守信理念融入到旅游接待工作中。一次,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到旅行社下属的协同庆博物馆参观,不慎将皮包遗忘在了博物馆窗台上。她得知后,即刻联系到了带团导游,主动驾车追到高速路口,将遗失的皮包送到了这对北京夫妇手中。

2015年国庆,公司接待了一个平均年龄达70岁的老年团,公司按流程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在一天参观即将结束时,一位老人突发昏迷晕倒,带团导游冀娟娟马上联系急救送医,并联系同事张保忠启动应急预案,开通就医费用垫付程序,同时向乔霞霞做了汇报。乔霞霞赶到医院后,及时协调医护力量进行救治,经过共同努力,老人最终转危为安。老人清醒后,拉着她们的手,流着眼泪感谢道“孩子们,要不是你们,我恐怕就没命了”。

直面困境 坚守诚信初心 

2020年春节,正值“平遥中国年”的旅游高峰期,乔霞霞的旅行社签署了300余家旅游接待业务。但受疫情影响,当时平遥县的旅游服务全部暂停了,她的旅行社也一时间经营停顿陷入困境。面对困境,乔霞霞坚守诚信初心,成立专班,亲自组织对接每个旅行团体,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协调退还游客费用,全额退还了各旅行团预订景区门票及食宿、车辆等相关费用。她的诚信精神赢得了广大游客和合作伙伴的信赖和称赞,也让旅行社发展壮大。

真心真情服务游客的事情,乔霞霞和员工们经历了很多,她常和大家说:“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经营之道、立命之本,旅游从业者更应坚守道德信誉,诚实守信的理念要扎根在每个员工的心中。”


  • 黄河新闻网手机版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