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胡律师说法>
【胡律师说法】“网课入侵”,疫情时代下网络暴力的变异
2022-11-08 13:52:28    来源:黄河新闻网

河南新郑市刘老师之死让“网课入侵”浮出水面,受到公众关注。

搜索网络不难发现,类似事件从今年9月起已经批量出现。“网课入侵”或者说“网课爆破”通常是指网课进行中,突然有陌生账号有组织地闯入,实施开麦喊话、刷屏霸屏、播放不雅视频、辱骂教师学生等恶意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

新型“网暴”的无底线狂欢

谁干的?“爆破手”究竟图什么?为什么“网课入侵”“网课爆破”呈泛滥趋势?

从记者卧底调查来看,极少部分是“黑客”利用社工技术破解密码实现入侵,多数情况是由学生泄露网课信息,和“爆破群”里应外合上演特洛伊木马。入侵和爆破高度依赖社交平台,人员借助QQ、微信、贴吧等平台形成组织,一名“爆破手”接单后,“爆破群”即开展集体行动。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邀请入侵的学生和“爆破手”以00后未成年人居多,学生因厌烦网课而报复老师,后者接单则单纯为了找乐子。学生往往容易转化为“爆破手”,走出幕后直接参与施暴。同龄人间的“冒险”产生伙伴意识,在群组中找到归属感和荣誉感。万物皆可玩梗的“抽象文化”消解其行为的危害性,“网暴?不至于吧,我们只是玩玩!”另一角度的推力在于,Z世代擅长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他们比90后更加早熟,懂得法不责众与法不责少,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

“网课入侵”犯了什么法?

“网课入侵” 绝不是恶作剧那么简单,是非常典型的网络暴力,它破坏线上教学秩序、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侮辱贬损教师人格,受害者遭受心理伤害,产生恐惧、挫折、愧疚等负面情绪,甚至走向自杀。

“网课爆破”触犯多项法律法规:行为人若采用黑客手段破解密码入侵网课,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恶意干扰教学秩序,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涉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恶劣的,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传播淫秽色情视频的,则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辱骂师生,导致他人死亡或自杀,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侮辱罪将由刑事自诉转化为公诉案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实际处罚的难点在于,一是刘老师死亡结果与“网课入侵”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证明;二是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的减免宽待,14周岁以下的孩子寻衅滋事、侮辱他人甚至不承担任何行政或刑事责任。

依法治网任重道远

自9月以来,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相继完善会议功能,保障网课安全,会议等候室、仅主持人可邀请成员、锁定会议、控制成员共享屏幕和发言权限,会前、会中、会后全过程预防和制止入侵爆破。

许多中老年教师对网络应用不够娴熟,遭遇“网课爆破”时手忙脚乱力不从心。学校应该组织专项业务培训,帮助教师全面掌握会议APP操作,如移除成员、关闭特定用户的麦克风和中止会议等。也可安排专门的网课辅助人员及时维护网课教学秩序。

线上线下多方治理网络暴力的同时还需治本。长期封控状态给人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态度缺乏及时的反馈,学生容易对网课有不满情绪。学校要注意对学生、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使之学会调节负面情绪和合理释放压力,根据地方政策逐步恢复线下教学。

人性善恶,环境使然。11月4日,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依法治网持续营造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施暴者才不敢施暴、不能施暴、不想施暴,你我身边才不会出现下一个刘老师。

[编辑:胡耀宇]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