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做好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推荐上报的通知要求,山西省文明办经过基层推荐、初审等环节,确定刘海水等12人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3年2月20日—2月24日。公示期间如有意见,单位和个人均可来电向省文明办反映。
联系电话:0351-4045012
山西省文明办
2023年2月20日
2023年第一季度山西省“中国好人”候选人名单
2023年第一季度山西省“中国好人”候选人事迹
刘海水,男,汉族,1946年3月出生,运城市盐湖区人,2006年从盐湖区直工委书记岗位上退休。退休16年来,他潜心党的理论宣传,身体力行成风化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他独创用漫画系列“口袋书”的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印发20多万册,读者达46.5万余人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曾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暖心“德孝澡堂”托起大爱
刘海水退休后,在家里办起“德孝澡堂”,带头推动德孝文化在东郭村落地生根。他把澡堂变成了宣传德孝文化阵地,10年间,凡是来澡堂洗澡的村民“先洗脑”后洗身,耳濡目染,久久为功,渐渐形成了崇德向善、孝老敬亲的良好风尚。
巡回“德孝讲堂”浇筑担当
刘海水退休后担任盐湖区德孝大讲堂讲师,积极宣传德孝文化。他先后向10多个大、中、小学校赠送系列丛书1万余册,釆取“讲故事、解漫画、配诗歌、表快板”等生动鲜活方式,将党的深邃理论,用通俗、趣味、文艺的力量送到听讲者的内心,群众容易接受理解。
系列“口袋书”彰显忠诚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刘海水积极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汇编成携带方便、群众喜闻乐见的“口袋书”,供大家随时随地翻看学习。2019年系列“口袋书”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庄严殿堂。
创优“微信平台”绽放理论之花
2019年底,中央组织部授予刘海水“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盐湖区打造出全国首家“刘海水工作室”。工作室以群众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漫画独特优势,更好地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舜帝德孝文化和关公忠义文化。2020年12月,“刘海水工作室”微信公众号被山西省委宣传部授予“优秀理论宣讲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刘海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一位退休老干部的家国情怀,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他为实践对党忠诚,自费5000多元购置一台平板电脑,古稀之年学用电脑打字、涂色绘彩。他住过四次医院、动过两次手术,却数年如一日地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身体力行传播弘扬德孝文化。
“领导职务有退休之时,党员岗位没有退休之日。我愿一辈子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工作!”这就是退休干部刘海水的心迹写照。
张新虎,男,汉族,1954年生,中共党员,原山西省晋城市树脂厂干部。他是社区的“红马甲”,是图书馆、博物馆的“最美志愿者”,是三伏天街头免费送消暑用品的“清凉使者”,是外乡人来晋城的“指路大王”,是残疾人生活中的“一道亮光”,是困难学子未曾谋面的“希望爷爷”......曾获2022年上半年“山西好人”“第九届山西道德模范提名奖”“山西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多行善事 公益的种子在发芽
年轻时的张新虎,就是一个热心的人。1995年冬天,张新虎突发奇想,决定和同事一起走访乡村贫困家庭。50多天的时间里,他和同事翻山越岭,骑行了1750公里,走访了5个县(市、区)35个乡镇180个自然村的250多个贫困家庭。每到一处,他都和同事尽力帮助当地贫困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2004年冬天,得知山区小学实际困难后,张新虎自费3000多元购买了课桌、黑板、滑梯、篮球架等教学器材,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捐赠给了泽州县山区的小学。
义务指路 15年风雨无阻
2008年退休后,张新虎有了更多的时间做好事。一次,张新虎偶遇一位问路的外乡人,他耐心地为路人指路。受此启发,张新虎便开始了他的义务指路志愿服务工作。他走遍晋城的大小车站、公交站点,熟悉道路状况,掌握交通路线。“各个公交车站点、外乡人常去的车站都是我的‘据点’。”张新虎带着自制的指路志愿服务牌,一走一整天。指路这件“小事”他一做便是15年。
夏日清凉 走街串巷服务忙
一辆自行车,一个装满“宝贝”的背包,几支打气筒,就这样,张新虎学雷锋志愿服务流动站成立了。翻开背包,里面装着毛巾、卫生纸、针线包、送给小朋友们的“助人为乐”卡片等,他说,“这些物品我每天都会随身携带,只要能帮助到一个人就是值得的”。
每年中高考期间,他都会早早地在考点门口支起“摊儿”,准备好自行车、桌椅、纸杯、遮阳伞和赶早熬制的绿豆汤,全天候免费为考生和家长服务。三伏天一到,张新虎便推着他的自行车开始沿街服务,将自己熬制的绿豆汤一杯一杯送到交警、环卫、园林工人等户外工作者的手里,风吹日晒,从不间断。
关爱社会 温暖不止一点点
2016年,他参加了晋城市图书馆和晋城博物馆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伍,成为年龄最大、服务次数最多的志愿者和讲解最多的义务讲解员。多年来,他在图书馆整理图书20多万册,帮助借还、回答咨询及其它便民服务达1万多次,志愿服务时长达1500多小时,在博物馆义务讲解达100多场。
助残助学 他的愿望不简单
生活中,他结识了许多残疾人朋友,主动为他们引路、购物、接站、修理家电等。2009年开始,学过中医的张新虎走进敬老院、社区、公园等场所为患者免费按摩达800多次,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还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他还先后资助过8名大中专学生,为他们买书、买药、买衣物等,提供资金帮扶5万多元。
抗击疫情 老党员冲锋在前
疫情当前,他多次请战,起早搭黑、迎风雪、冒严寒,战斗在社区疫情防控卡口一线,为小区居民送水、送粮油蔬菜、搬物品,参与巡逻执勤、值班值守100多天,达900多小时。
“我们都是平凡人,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别人,心里感到踏实。”张新虎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忘初心,把“好人”做到底,这大概就是新时代“雷锋”的样子吧!
郭双勇,男,1979年生,中共党员,长治市平顺县红十字赈济救援队队长,平顺县青羊镇中五井村委副主任、乡村医生。2010年,郭双勇组建平顺县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2017年组建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平顺县红十字赈济救援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开展560余次公益活动,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3万余人次。2022年,平顺县红十字赈济救援队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授予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近年来,其个人先后荣获“山西最美退役军人”“山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乡亲健康的“指引人”
1999年12月,郭双勇退伍后回到家乡,投入到服务乡亲、奉献社会的工作中。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4年来,他累计出诊门诊近10万人次,转运危重病人300余例,为五保、低保等困难人群减免医药费用30余万元。
68岁村民王全胜,身患肺气肿、心脏病20多年,目前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其妻刘仁苗又在去年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两个儿子一个残疾一个在外打工,家庭极端困难。多少年来,他辗转这个家庭不知多少次,义务接送他们去县城或市区医院诊断治疗,奔波多家单位为他们申请低保和办理残疾人证等生活待遇,经常坐下来和他们谈谈心并给他们讲解保健知识、就医常识和疾病防范措施,由此这个家庭并没有因为种种变故而失去信心,仍然能够保持着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基层治理的“螺丝钉”
郭双勇家乡在平顺县青羊镇中五井村,2019年整村脱贫之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0户。2017年郭双勇担任村委副主任以来,结合村情合理规划,提出“两做两发展”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即做强主导产业蔬菜大棚建设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做大光伏发电引入而发展新能源。他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在极短时间内建成占地10亩,以种植有机蔬菜为主的日光温室大棚,他接着争取光伏发电项目到村里落地,发展新能源,每年增加集体收益50余万元,由此极大改变了农民贫困现状,为村里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志愿服务的“排头兵”
2008年左右,他开始从事参与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2010年他组建平顺县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发展为100多人的志愿服务团体。2017年组建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平顺县红十字赈济救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志愿者进机关、厂矿、社区、学校、农村、开展“三献”“三救”工作的宣传和助困、助老、助残、助学,应急救援,退役军人服务等公益活动560余次,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1.3万余人次,提高了社会自救能力。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第一时间捐款2000元,并发动志愿者队伍捐款1万余元。组织志愿者深入全县20多个防疫卡口,搬运救灾物资,搭建帐篷,宣传防护自救知识,在防疫卡口值守夜班一个多月,并组织120余名志愿者捐献血液10万毫升,极大缓解了临床用血,有效助力防疫,履行了一个党员、退伍军人的义务和职责。
杨艳荣,女,1951年8月生,中共党员,阳泉市城区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原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曾在社区工作了14年,亲身经历了社区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过程。从社区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她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创办“艳荣工作室”,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2011年7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11月被山西省司法厅授予“功勋人民调解员”,2015年6月被山西最美社区干部评委会授予“山西十佳最美社区干部”。
退休不褪色,发扬为民服务风格
杨艳荣于2013年创办了“艳荣工作室”,通过开展预约服务和定期志愿服务,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谁家生活困难,哪栋楼顶漏雨、下水道堵塞,邻里纠纷……无论大小事,居民们只要找到“艳荣工作室”,杨艳荣总能给居民一个满意的答案,真正把服务做到了居民的心坎上。截至目前,“艳荣工作室”有志愿者320人,解决上下水管道破裂、厕所管道维修、积存垃圾、装潢引起的邻里纠纷、乱摆摊位、汽车乱停乱放、校车驾驶员的养老补助等问题600余件。
助力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冲锋在前
在突发的疫情面前,杨艳荣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值守工作中,古稀之年,主动请缨逆向前行,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与年轻同志同标准、同强度参与社区值守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在防疫物资缺乏问题突出时,她毅然捐赠自己一个月退休金3000元助力此次疫情防控。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她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加核酸检测秩序维持、心理疏导、物资配送等志愿服务活动,和青年党员一起顶着凌冽的寒风在辖区设岗点值守,拿着小喇叭劝导疏散聚集群众、发放疫情防控宣传手册,累计值守156小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投身基层治理,发挥党员先锋余热
2021年10月,盛泽园成立老干部党支部后,杨艳荣积极主动担任了宣传委员的职务,不定期组织辖区志愿者开展书法、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每月集中为支部党员讲一次党课,并通过链接各方资源,组织老干部外出学习4次,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调动了更多退休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71岁高龄的她还担任了盛泽园小区的微网格长,经常深入居民家中,积极调解小区的矛盾纠纷,居民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好协调的事情,都愿意找她来帮忙。在担任阳泉市“三团”指导员后,结合自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指导社区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新动能。
杨艳荣虽然已不是社区干部,但她不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初心,时刻把社区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她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为老百姓做事,只要能帮到别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她时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甘为萤火、躬身为民的的人生信仰。
穆志宇,男,汉族,1985年 2月出生,中共党员,太谷师范附属小学教师。2022年6月29日太谷区官寨村,穆志宇勇救六岁落水儿童。2022年7月11日,一车辆因暴雨被困隧道,穆志宇只身涉水救出三名受困群众。2019年9月,一同学母亲突发疾病无人照料,穆志宇及时送医尽心陪护,使病人脱离危险。2022年12月,穆志宇荣获“晋中好人”称号。
勇救受困群众彰显人性光辉
2022年6月29日,太谷区官寨村,一群儿童在河边嬉戏,一个6岁的孩童在打闹中不慎落水。周围孩子大人大声呼救:“救人了,有孩子落水了!”此时,恰巧路过的穆志宇听到呼救声,来不及多想,脱掉上衣,跳进河中,连爬带游向落水孩子靠近,此时孩子已被水淹没,水面上不断冒着气泡,情况十分危急,他急游过去,伸手把孩子拉出水面,紧紧抱在怀里,快速返至岸边把孩子递了上去。看到孩子转危为安,基本恢复正常后,他才穿着浑身湿透的衣服离开。
2022年7月11日,由于持续降雨,太谷区天丽达小区附近隧道大量积水,积水最深处达2.5米左右,一外地车辆经过时不慎驶入水深处,汽车浮起失去控制,一家三口被困车中,情况十分危急。恰巧路过的穆志宇听到叫喊声和猛烈拍打汽车玻璃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涉入危险水域,靠向汽车用力拉扯车门未果。情急之下,穆志宇咬紧牙关,使出全力,将汽车慢慢推到浅水区,把一家人一个个救出。由于力竭、紧张,穆志宇呛了好几口污水,过了许久才恢复过来。获救人员对穆志宇感激不尽,“如果不是你,我们死定了……”。面对获救人员的衷心感谢,他摆摆手说:“这没什么,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并再三叮嘱要安全驾驶,便默默离开现场。
2019年9月,一同学65岁的母亲突患疾病,情况危急,但同学人在外地,母亲无人照看。穆志宇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同学家,将其母亲接到太谷区医院,区医院医生建议转到太原的医院进行治疗,穆志宇二话没说,又将其转送到了省城的医院。随后120多天,穆志宇多次陪护接送,病人脱离危险他才安心。
积极奉献爱心 传递社会正能量
2010年以来,他一直无怨无悔地参加各种助学助教活动。积极参加单位、社会组织的捐赠助学活动,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帮助10名学生获得社会救助;为了让辍学儿童重返校园,他与班主任一起,逐一家访,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成功劝导200多名学生重返校园。疫情期间,他白天上班,晚上自愿轮值去高速路口执勤,为了缓解医护人员压力,他主动参与全民核酸检测,帮助老人扫码。
作为一名教师,穆志宇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援手,不计较个人安危,镇定处置,理性施救,热心助人,不留名不图利,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靳鑫,男,汉族,2002年8月生,大同市平城区人,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供电技术专业大二学生。2022年春节期间,靳鑫不顾个人安危,在火场中救出被困人员。在救人过程中,靳鑫双手被烫伤,鼻头的部位也被火灼烧得很厉害。靳鑫的事迹被报道后,他获得“天天正能量特别奖”一万元奖金,但将资金全部捐赠给大同市5位困难学生。靳鑫传递了正能量,也温暖了一座城。曾获“第九届山西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
突遇火情 闻迅救人
2022年2月11日,靳鑫与几位同学在大同市平城区安康园小区小聚。次日上午,他刚起床,发现有白色烟雾从门缝不断冒进来。在检查完室内无起火点后,他猜想可能是单元楼里出现了火情,与此同时门外传来了女子的呼救声。
听到呼救声,靳鑫来不及多想,抓起一沓卫生纸,用水蘸湿后捂住口鼻,打算冲出房间救人。刚把门开了个缝,他就被楼道内的热流反冲回来,手也被发热的门把手烫了一下。面对危险,靳鑫没有退缩,立即踹门而出,楼道内已被刺鼻的浓烟笼罩,空气里散发着阵阵热流,什么都看不见,只能听到呼救声,但确定不了位置。为了救人,靳鑫只能取下湿卫生纸大喊:“是谁在喊,你在哪儿?”就在这短短的几秒钟,靳鑫的鼻头被热流烫伤。
临危不惧 双双脱险
浓烟熏得靳鑫无法睁开眼睛,浓烟中他从四楼开始艰难摸索,最终在五楼楼道内找到了呼救的阿姨。此刻,这位阿姨已经被高温和浓烟灸烤得体力不支。她请求靳鑫帮她找到掉在五楼楼梯口的家门钥匙,好进屋避险。此时,楼道中的温度已经很高,靳鑫打开手机手电筒,再次在浓烟滚滚的楼道中摸索起来。
经过一番寻找,他终于找到了已经热得烫手的钥匙,两人赶紧开门进屋避险。进入室内后,靳鑫快速打开窗户通风,拨打119消防救援电话。救援人员迅速赶到,二人成功脱险。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靳鑫才发现,他的双手已被不同程度地烫伤,尤其用力开门的右手烫伤较重。在救人过程中,靳鑫双手被烫伤,尤其是右手大拇指指肚被烫得皮肉分离,第二第三手指以及小手指也不同程度的被烧伤,鼻头的部位也被火灼烧得很厉害……
获救的女子姓周,51岁。事发当时,周女士得知单元楼有火情后,选择往楼下跑,但跑到三层楼梯口的时候,发现火势阻断了去路。没办法,她只好折返回家,然而因高温和吸入浓烟等原因,她一下子慌了神,一边上楼一边大声呼救。待她艰难地跑到自家门口时,又不小心把家门钥匙掉了。就在此刻,靳鑫来到了她的身边。
奉献爱心 传递正能量
靳鑫的事迹被传播开后,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大家点赞、祝福,靳鑫的母亲感到很自豪。2022年2月18日,大同市消防部门还派专人来到家中看望靳鑫,送去了鲜花和水果,让他们全家很是感动。不过,小小年纪的靳鑫倒是很“淡定”,面对大家的赞扬之声,他说:“想到一条生命的生死就在分秒之间,我的本能反应就是救人!这没什么!”
2022年3月8日,靳鑫获得天天正能量特别奖。收到1万元天天正能量奖金后,靳鑫将这笔奖金通过大同市红十字会全部转赠给了本市的5位困难学生,将社会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关爱和社会的温暖。
靳鑫传递了正能量,也温暖了一座城。00后靳鑫的故事虽然画上了句号,但在这座城市里每时每刻都有善举发生,涓流聚起大爱,点亮城市的每个角落,激励着每一位市民向阳而生、向善而立、向美而行……
赵玉娥,女,1963年1月出生,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年来,她积极带领工厂驻地群众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解决剩余劳动力及农户增收做出贡献;疫情期间,她不计成本,在公司亏损的情况下,做到不断货、不缺货、不涨价,确保市场供应;她历经艰辛,把山西小杂粮推向全国,实现了她多年“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志愿。曾获“山西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山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 勇于奉献
自建厂以来,赵玉娥就把脱贫济困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当地带动5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及10个合作社实现了脱贫。期间她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其粮食,并吸纳其剩余劳动力,优先安排贫困农村妇女上岗,工厂员工每月平均工资达3000元以上,受益农户达2100余户。自建厂以来,她每年都会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向工厂驻地的365户农户及5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孤寡老人、老党员、老军人捐献米面及慰问品。同时给当地的学校、养老院送去米面和包好的粽子。每年参加活动的群众,都会以他们最淳朴的方式,邀请赵玉娥到家做客,一名老人曾动情地说“老妹子,你是好人啊,做一件好事不难,难能可贵的是你做了10年,真是难为你了!”。十年来,赵玉娥累计捐赠金额达100余万元,为当地精准扶贫,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农户增产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击疫情 诚信经营
2020年疫情期间,赵玉娥所辖企业,被太原市政府指定为保供单位。疫情发生以来,赵玉娥一马当先,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应对,她带领团队昼夜加班加点赶生产。她吃在厂里,住在厂里,病了咬牙坚持,几次累倒在车间,每次醒过来的第一句话都是在问“粮食按时送到没有”,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勇于担当”。疫情最严重时期,她不计原粮、运费及其它成本的大幅度涨价,在公司极大亏损的情况下,她义无反顾地担当起社会责任,做到疫情期间供应不断货、不缺货、不涨价,保质保量的供应市场粮食1万余吨。同时向有关疫情防控部门捐赠款物13万余元。
为耕者谋利 为食者造福
她带领团队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宣传推销山西杂粮产品。无数次的“闭门羹”、无数次的身体不支,病倒在他乡住院,她从不气馁,每次都是身体稍有好转,就又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她的销售市场。有位外地护士得知情况后,感动的说:“你这小身板,担的是大责任啊!”通过不懈努力,她把山西的小杂粮,山西小米,阳曲小米和百余种小杂粮产品,推到世界500强榜首的沃尔玛平台,也成为国家外交部的小杂粮供应商。她用山西小杂粮之星火点亮了全国,使山西小杂粮成为全国的一张名片,为全国消费者认识山西、了解山西、投资山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她“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之毕生志愿。
武宣平,女,汉族,197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忻州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武宣平从事环卫工作10余年,认真负责,热爱本职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在工作中拾到遗失物品钱财,主动上交,彰显了诚实守信拾金不昧的可贵品质。2020年度入选“忻州好人”;2022被评为“山西好人”。
诚信为本 严格自律
参加工作10余年来,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事环卫工作坚持诚信为本、严格自律。她每天清晨四点上班,晚上八点下班,寒暑易节,周而复始,夏天冒酷暑高温,冬天顶着凛冽寒风,驾驶着环卫清洁车,穿梭在自己的责任区,装走一桶桶垃圾,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她与脏为伴,与臭面对,用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清理着人人厌恶的垃圾,美化了城市的面貌,提升了城市文明。武宣平使用过的扫帚有100多把,磨烂的手套有90多副,她以“脏了我一人,洁了千万家”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扑到工作上,用辛勤的劳作和辛苦的汗水,注释着自己的人生,更为忻州市民带来了整洁舒适的环境。
守信服务 热爱公益
在做好环卫工作的同时,武宣平秉持诚实守信为民服务的原则,在工作之余自愿上街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她像一颗螺丝钉,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好的工作态度、精神、品格带到了哪里。分内的事她主动做,分外的事她也积极做。每次活动她都会提前很久报名,协调自身工作与时间,答应过的活动哪怕是大风雨天也会准时参加。2022年2月11日参加了忻府区“与你同行”协会举办的为抗击疫情“捐口罩和手套”活动;4月8日参加了忻州市消防协会组织的地震演习;4月19日参加了忻州市蓝天救援队在北义井中学组织的义务消毒活动。更有一次“捐衣捐物”的活动,因为当天天气恶劣临时决定取消,她却认为此次活动意义非常,自己骑车到了活动点收拾了人们捐赠过来的衣物。她以和善的工作形象、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忻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评为“最美消防志愿者”。
诚实守信 拾金不昧
武宣平将环卫工作视为自己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阵地和窗口。在清扫大街时,她发现人们丢失的物品后都按照所里规定,迅速交公,并协助寻找归还失主。2021年4月8日,她在工作区拾到一部手机,归还失主;4月16日凌晨,她在责任区一个大公司的后门,拾到一个装着钱的信封,她心想这肯定是失主办急事用的钱,于是就在原地一直等着。过了三个多小时,还不见有人来认领,正当她打算交给管理所时,有人急冲冲赶来寻找。经失主描述,这钱是准备给家里老人做手术用的,因昨天晚上这里和朋友聊了一会,走的时候因天黑拿错了。武宣平经过失主描述,确认无误后将装钱的信封物归原主。失主要拿500元感谢她,她婉言谢绝。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未来的日子里,武宣平将继续努力为忻州环卫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安二宝,男,1983年11月生,中共党员,长治市武乡县公安局分水岭派出所副所长。从警15年来,他扎根老区,无悔奉献,以满腔热忱守护着乡村平安。他是辖区群众的“贴心人”,尽心尽力帮扶辖区孤寡老人,主动上门为群众办户办证累计1000余件;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曾在-20℃的雪夜“极限救援”,徒步4个多小时,将6名被困于深山的群众成功救出。曾获“长治市优秀公务员”“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等荣誉称号。
勇跳粪坑,背起遇难民工尸体
2009年7月,正在值班的二宝接到报警电话,说有一位修路的农民工前一晚外出喝酒后,至今未归,二宝接警后,火速赶往现场,二宝了解到,该农民工当天喝的比较多,最后是独自一人离开的饭店。于是,二宝就现场模拟农民工从饭店到工地的行程以及途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在走了几百步后,二宝看到在饭店的不远处有一处旱厕,“会不会是掉到了粪坑里?”二宝立马警觉了起来,他赶快跑到旱厕,果然在粪坑里看到了一个人。二宝迅速联系了法医和一辆抽粪车,为尽快确认死者死因,二宝毫不犹豫纵身跳入粪坑,迎着扑鼻的恶臭,在法医的指导下,他将尸体背上地面,强忍着腹内翻江倒海的呕意,帮助闻讯赶来的刑技民警冲洗尸体。
徒手抱炸弹,用身躯保护百姓安全
2022年“百日行动”期间,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人在翻修院子的时候刨出一个疑似炮弹的“铁疙瘩”。二宝马上赶到现场,安排群众撤离。等大家都退到安全距离,二宝小心翼翼地走到炸弹跟前仔细查看,初步确认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遗留的炸弹,炸弹外表锈迹斑斑,二宝迅速将现场情况报告给所里,并告知民爆专业人员实地情况。“炸弹接触空气后,随时有爆炸的危险,必须马上转移。”来不及多想,在民爆专业人员的电话指导下,二宝跟老乡借来一个大塑料盆,小心翼翼地把炸弹放进去,不敢有一丁点的闪失。很快,炸弹就被转移到空旷的野地里。为了不让村民们靠近炸弹安放地,二宝和同事们在炸弹附近拉上了警戒线,等待专业人员前来处理。事后,一位老大娘拉着二宝的手说道:“傻孩子,那可是鬼子留下的炸弹啊,你就敢端起来?”二宝指着自己身上的警服说:“我是警察,我不上谁上?我怕了,大家怎么办?”
服务百姓,平凡中彰显真情
刚参加工作,安二宝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办户口。由于交通不便,群众往往是路过派出所才办理户籍业务,经常遇到周六日和节假日办户办证的群众,针对这一情况,二宝在下乡办案、走访、排查过程中都要进老乡家中看看有什么需要办理的派出所业务,收集起来带回所里统一办理后,再逐一送上门,只要是有老百姓给他打电话,二宝总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14年来,二宝已经和辖区群众的心紧紧系在一起,老乡们把二宝当成了“家里人”,有啥心里话都和他说。老乡们的淳朴也深深感动了二宝,一天不和群众们拉拉家常、不到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干点农活,他就感觉浑身不自在,以至于派出所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二宝却终坚守在分水岭这片红色的土地。
繁华虽远,信仰永恒!二宝就像一颗小小的松子,汲取了太行精神丰厚的营养,经过岁月的沉淀,逐渐成长为一株深深扎根于老区群众的青松,为辖区的人民奉献着自己的热血青春。
朱少辉,男,中共党员,现任太原重工技术中心风电所技术专办、科技管理员,是太重集团转型新能源领域、开发风力发电机组的专业技术带头人,主持完成多个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累计产值近40亿元,降低设计成本数千万元。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为热爱的事业拼尽全力
作为太重技术中心鼎鼎有名的技术“大拿”,太重风电领域产品开发设计的“探路者”,朱少辉几乎把他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这一份他热爱的风电事业上。
2009年,太重进军新能源领域,作为自主研发风力发电整机的企业,大到总体方案设计,小到每一个结构、参数,朱少辉都需要带领团队摸索前行。过去,我国风电核心控制技术都是从国外买进,但很多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尤其像控制技术,国外卖给我们的只是控制器,核心代码从不开放。但在朱少辉和同事们艰苦奋斗,努力攻关下,太重仅用了3年时间,就逐渐掌握了风电的核心控制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
这件事也让朱少辉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所在,他觉得做风电技术研发,不仅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更是需要为之坚守,奋斗一生的光辉事业。
技术攻关永不停歇
14年里,就凭借着这一份热爱与坚守,朱少辉收获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高超的技术水平,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在行业领先的课题项目,科研之路如同开了挂。
他先后主持开发设计了十余款新机型,太重的风电市场前景也愈加广阔。在担任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MW低风速长叶片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研制”主任设计师时,他依托该项目带领同事们开发了2MW、2.5MW、3.XMW系列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已订货四百余台,年发电量超过2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60多万吨。在担任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5MW海上高效永磁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主任设计师时,他面对缺乏海上风电技术经验积累,设计周期紧迫的困难,带领项目组兢兢业业、夜以继日的开展研发工作,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当年即完成样机开发;协助公司以行业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海上风电机组开发,实现了太重在海上风电领域的突破。2020年以来,他又主持开发4.XMW系列风电机组,灵活适应不同市场,为公司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低度电成本风电机组解决方案。
就这样,朱少辉带领着项目组一路披荆斩棘,太重风机制造从路上走向海上,印有“太原重工”的风电机组已经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把源源不断的风能转化为电能输入到千家万户。
勇做新时代“追风人”
2022年,太重凭借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成为了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太重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立足山西、服务全国,正按照“资源开发、设计制造、服务运营、海陆一体”的发展理念,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助力山西省形成千亿级风电产业链。
新征程上,朱少辉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只有脚踏实地的行动,他希望自己能乘风而上、逐浪前行,勇做新时代“追风人”,将更多的创新理念、更精湛的技术支持、更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到自己的研发工作中,以智能化、国产化、轻量化设计增强竞争力,助力公司高水平履行“链主”责任,以过硬的技术实力助力山西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焦大彦,女,197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党支部副书记,竞走项目责任人,国家竞走基地负责人。她参加工作近22年,始终奋战在教育教学管理第一线,党性强,工作踏实,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曾获“吕梁市五四青年奖章”“吕梁市第七届道德模范”。
任劳任怨勇担当,教学管理两手抓
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她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中,她更新观念,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广泛采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学案教学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探究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多次获得教学能手的称号,被评为省、市级模范。
她以校为家,视生如子,苦口婆心,始终以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启迪每一名学生。在她的严格管理和人格魅力双重作用下,学生管理井然有序。
深入调研出奇招,破解学校招生难
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是吕梁市唯一一所体育类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任。面对由于近年来,中职学校招生难、就业难、社会声誉差的困境。她深入吕梁13县150多所学校近500个课堂,宣传选材招生政策,对发现的好苗子,一家一户做工作,先后选招体育苗子接300人,既破解了学校招生难题,也为学校走出困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市联合辟蹊径,竞走项目铸辉煌
2015年在焦大彦担任竞训科负责人期间,审时度势,与省体育局合作办学,使山西中断20多年的竞走项目落户吕梁体校,并于2017年5月成功申报了国家田径单项(竞走)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全国仅33家,山西唯一一家,有力助推山西竞技体育竞走运动项目发展。
近年来,她把大部分的身心精力投入于竞走项目,先后带领队伍在全运会、全国竞走冠军赛、锦标赛和大奖赛中获取冠军9次、亚军7次、季军5次,在第三届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女子组5公里中获得亚军,并打破赛会纪录。在2022年,培养输送的两名队员温永杰、王榛浩入选国家队,王榛浩在2022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中与队友协同作战,勇夺团体亚军。这枚奖牌既是吕梁竞走项目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的最高名次,也是山西竞走项目在世界竞技舞台上获得的最高名次,创造了吕梁体育的历史,也创造了山西在该项目上的历史。
2017年以来,先后向竞走国家队、国青队输送13名运动员,向国家越野滑雪集训队、原解放军队、北京体育大学极限运动学院跨界跨项输送4名运动员。
焦大彦同志在工作中,发扬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凭着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对体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她已成长为党性纯洁、业务精干、管理有方的工作能手,她将自己全部力量和心血献给了体育教育事业,是所有教职员工学习的榜样。
王雪梅,女,1962年6月出生,绛县横水镇横南村人。她,一个平凡朴实的农村妇女,40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为小叔子、小姑子成家,贴心服侍患重症的祖公、祖婆、用心照料“植物人”婆婆,还冲破阻力为孤独的公公找老伴……她用真心、真情、真爱维系幸福之家,于平凡中演绎人间大爱。2010年荣获“全国孝老敬老之星”,2020年荣获运城市“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柔弱臂膀撑起病弱之家
王雪梅出生在绛县安峪镇一个普通农家,曾是绛县粮食局面粉厂的一名正式职工。1982年与横南村的机关干部张俊翔结婚后,由于婆家祖公、祖婆年迈多病,公公、婆婆身体残疾,还有两个上学的小姑子,一个刚9岁的小叔子,丈夫又在县城上班,为更好照顾家庭,她毅然决然辞去“铁饭碗”工作,回到婆家横南村。
为改善家中情况,她卖掉自己结婚时新置的衣服、手表以及陪嫁的收音机,借钱在村里开了一个日杂小商店,挣钱贴补家用。除经营好自家的7亩责任田外,又在10多里外的郝庄乡大吕村承包了3亩土地,在种地间隙,王雪梅还到几十里外的东镇和礼元等集市上摆地摊、卖菜籽,就这样,用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竭尽全力地支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
贴心服侍重症家人
就在家庭情况稍有起色时,祖父被检查出患了肝癌,她与丈夫东挪西借,凑钱为祖父治病,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果后被迫出院。回来后,四处奔波,寻中医,求偏方,听说蝎子、土元可治此病,便上山下沟,扒柴翻土;听说杜冷丁可止痛,便千方百计寻购此药;输液、打针不方便,她就学打针,陪侍在祖公病床前,端水喂药,洗衣擦身……后期祖父病情加重,排便困难,她甚至每天亲自为祖公一点点导尿,悉心照料,一年后祖公安然离世。
祸不单行,祖母煤气中毒,因当时条件有限,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出院后,王雪梅亲身照料,每天为老人洗手、洗脸、喂饭、洗脚,照顾一应日常。老人大小便失禁,经常弄脏衣裤褥单,王雪梅也从不嫌脏怕臭,一遍遍为老人换洗。临终前,老人曾讲:“这辈子遇上这么好的孙媳,是我老太婆最大的福气!”
2006年4月,残疾的婆母又突患脑溢血,历经两个多月的竭力抢救,却落下了半身不遂。出院后,她亲力亲为,带婆母到十几里外的一家医院针灸,帮助婆母按摩复健,坚持了3个月,婆母的身体日渐康复。谁知好梦易醒,不久婆母又因脑血管畸形再次脑出血,二次手术后虽保住了性命,但却成了“植物人”。
王雪梅说:“纵然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婆母无意识,她就伏在婆母身边“妈,妈”一遍遍地深情呼唤;婆母不会吞咽食物,她便用胃管一点点地慢慢喂;怕婆母躺得久了患褥疮,便托人买来气垫床,每隔二三个小时为其翻一次身,接屎、倒尿、洗涮、刷牙、擦身,无微不至。
孝亲美德不断延续
过度的劳累和长期的营养不良,使王雪梅患上严重的贫血、低血糖和脑神经衰弱等疾病,面黄肌瘦,眼窝凹陷,她也毫不在意,仍在为家人着想。
她觉得婆母去世,公公孤独寂寞,于是,她冲破世俗阻力,不顾闲言碎语干扰,说服丈夫,为公公寻得“老来伴”。
公公去世后,继婆婆的生活起居,她一如继往悉心照料,始终陪伴在老人身边,照顾老人的衣食起居。这些琐碎小事,看起来平平常常,但坚持不易,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