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胡律师说法>
【胡律师说法】治理网络暴力,不可忽视校园表白墙
2023-10-25 16:58:01    来源:黄河新闻网

10月20日,西安某大学一女生发现自己晾晒的被子挨着一条男士秋裤,她认为秋裤裆部紧贴着被子,感到被冒犯,于是将此事发到校园表白墙,宣告等到晚8点如无人认领就把秋裤剪烂。之后说到做到,并表示男生如果需要赔偿可以联系她。

当评论区还在开展男女拳击赛时,你可曾注意到,事件起始于校园表白墙。

校园表白墙不是布满心愿贴的实体墙,而是接收在校大学生信息并发布的社交媒介账号。此类账号依托QQ、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ID多为XX大学表白墙。学生添加账号好友后,可以向其投稿表白交友、失物招领、校园互助、二手交易、租房拼车等信息。表白墙区别于公众账号的本质特征在于,投稿人后台匿名投稿,而运营者前台发布信息不经过审核真伪。

匿名不是伪装,自由不是放纵。冠学校之名,享流量红利,却不受学校监管,表白墙公众账号暗藏风险。一是信息泄露风险。开设及运营表白墙账号的人无需身份验证、不经学校授权,学生将敏感信息交到陌生人手中本身存在信息被盗用的隐患。二是网络暴力风险。青春的张扬不应该我行我素,有的学生肆意公开他人肖像和姓名、爆猛料整狠活、写“小作文”侮辱诽谤,使表白墙成为网络暴力发酵的温床。三是网络舆情风险。当网络暴力受到各方关注,施暴者由学生扩展至全网络,事态失控不可阻挡,学校名誉亦受影响。

互联网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表白墙公众账号须纳入法治化轨道。最近,河南工学院对校内表白墙动真格,声明开设墙类账号需获得学校授权,呼吁学生使用表白墙应互相尊重,鼓励学生抵制、举报违规运营行为,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刺破匿名发表的面纱有助于遏制网络暴力。今年7月7日,国家网信办就《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十四条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网络社区版块、网络群组的管理,不得在词条、话题、超话、群组、贴吧等环节集纳网络暴力信息,禁止创建以匿名投稿、隔空喊话等名义发布导向不良等内容的话题版块和群组账号。”

高校对网络社区的治理宜疏不宜堵。第一,校方应重视学生群体开放、平等交流的意愿,允许表白墙公众账号存在。第二,严格认证流程,授权表白墙运营,制定社区发贴审核规则,形成学生运营学校监督的机制。校方要随时关注学生热议的话题事件,通过定期例会、个别约谈、集体活动等方式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防范舆情风险,及时化解矛盾。第三,线上线下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培养良好上网习惯,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当回想学生时代点点滴滴,你想要纯真浪漫,还是乌烟瘴气?良好的校园文化与清朗的网络空间相得益彰,离不开学校与学生同向发力、共同成长。

[编辑:胡耀宇]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