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胡律师说法>
举报好用,用好举报
2024-01-29 17:30:24    来源:黄河新闻网

网络时代的举报因其便捷快速受到网民青睐。举报弥补了监管体系的薄弱环节,维护了线上线下秩序,而权利若被滥用,则空耗行政执法资源,成为失控的利刃。

爱国还是碰瓷?

1月8日,广西南宁地铁广告墙上惊现“旭日旗”,经工作人员核查,引发热议的图案截取自传统折扇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广告还是下架了。

1月21日,一则短视频冲上各大热搜榜单。“这里是南京,不是东京!”一男子指着南京市某商场的新年装饰大喊。在警方介入下,商场将红色圆形贴纸撕下。

1月24日,网曝河南焦作一公园悬挂日式白灯笼,部分网民指责“这是文化入侵”。官方解释为唐风风格,然后全部改换红灯笼。

央媒发声,爱国不是生意

三则舆情皆因举报而起,均发生于春节文化旅游领域,涉及“日本”“爱国”“文化”等关键词,极易吸引网民关注。好在理性的网民及时发现,举报商场者并非普通人,而是具有MCN机构支持的职业举报人“战马行动”。举报人高举“爱国”大旗,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占领舆论高地,借公义之名博流量牟私利。

“马”失前蹄,擅长挑动情绪的自媒体遭到了舆论反噬。

1月26日,大V胡锡进发布视频《如此碰瓷绝非“爱国”》,27日再发评论,称要警惕打着道义旗号的各种极端主义,舆情呈上升态势。28日,央视网发布《爱国不是生意,举报应有依据》,舆情达到顶峰,而后降温。#爱国不是生意举报应有依据##碍国流量不能纵容#等微博话题综合阅读量约8604万。网民评价以支持央媒观点为主,也有少部分提出疑问,为什么举报有用?

如何用好举报机制?

职业举报人屡试不爽,根源在于执法机关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足。政府部门和涉事企业面对上纲上线问题时,往往为了避免“踩红线”、犯错误而委曲求全,企业有理也要下架整改。执法者身处舆论洪流,一旦只想着“降温”便会偏离公正中立的位置,拉偏架反而纵容恶意举报,扰乱企业生产,损害营商环境,还会加剧社会公众神经紧绷,意识形态走向极端化。

第一,各方应明确举报投诉是公民权利,鼓励公民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对违法和不良信息进行监督。

第二,有关部门应对举报及网络舆情,应当实事求是。执法者既不能被极端情绪所裹挟草率执法,也不能持鸵鸟心态,迟缓被动沉默失声。对企业涉嫌违法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正常经营行为则不能胡乱干涉。

第三,完善举报机制,保障合法举报。允许举报,同时也要允许被举报人申诉。受理机关更要对举报事实进行全面、详细、公允的核查,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强化基本功,做好调查研究,具备相应知识技能。

举报好用,更要用好。实事求是,从容应对。


[编辑:胡耀宇]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