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黄河专题>热点专题>
2023年第二季度山西省“中国好人”候选人公示
2023-05-12 17:06:36    来源:黄河新闻网

根据中央文明办关于做好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推荐上报的通知要求,山西省文明办经过基层推荐、初审等环节,确定姚孝瑞等12人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23年5月12日—5月16日。公示期间如有意见,单位和个人均可来电向省文明办反映。  

联系电话:0351-4045012  

山西省文明办

2023年5月12日

2023年第二季度山西省“中国好人”候选人名单

0b98dfd690a98bbbe15b382fd6d50323_W020230512598337087223.png

eae33310e0bea21a901ccb299dcffe8e_W020230512598337128696.png

2023年第二季度山西省“中国好人”候选人事迹

d2b31e06a5c18bdd7751dfa1ea082cfa_W020230512598337145024.png

姚孝瑞,男,1965年12月出生,太原市老军营打卤面面馆经营者。2016年起,为了回馈社会,夫妇俩每天中午免费为辖区环卫工提供午餐,坚持至今已有6年多,他们不计代价、不图回报,用善良和真诚谱写最美丽的诗篇。2017年,他们的先进事迹还上过央视《新闻直播间》,2022年,其先进事迹相继在《新华网》《人民网》上被报道宣传。曾获“太原好人”“山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萌芽心生,坚持不懈 

夫妇俩做这件事是从2016年6月7日正式开始的,从那天起每天中午,辖区的十几名环卫工都可以到该饭店免费就餐,打卤面不限量,还可以外加鸡蛋、烧肉和丸子,直到吃饱。 

店老板姚孝瑞表示:说起这件事其实也简单。自己和爱人都是山纺的下岗工人,家里条件很差。单位倒闭后,2006年两口子被迫出来开饭店谋生,凭借着夜以继日的操劳,10年间生活有了很大改变,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家里的生计问题解决了,但两人没有忘记以前的穷日子,深知弱势群体的艰辛,于是就萌生了免费给环卫工提供午餐的想法,一直坚持到了今天。虽然每年额外成本有两三万元,但是他和爱人觉得这钱花得值。 

环卫工人有了热饭吃、热水喝,中午还可以歇歇脚,打心里都特别高兴,纷纷竖起大拇指并称赞说:“非常感谢这两口子!几年来夫妇俩对我们关照得无微不至,我们不会说话,只有感谢和感激。” 

默默奉献,不计得失 

每天11时许,太原市迎泽区寇庄西路打卤面馆老板姚孝瑞都会忙着招呼这些“特殊客人”——附近的环卫工人。大家忙完清早的保洁,就会来面馆坐坐,暖和一下,顺便吃碗“爱心面”。一位师傅说:“我干环卫六七年了,以前吃饭只能带点饼子凑合一下,现在好了,每天能吃碗热乎乎的面条,干活儿也有劲儿了。”对此,姚孝瑞说:“有一次,看到一名环卫工人拿着方便面坐在路边干啃,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和妻子下岗后,政府帮了不少忙,开起了饭店,自力更生。现在我希望帮助更多人,而且我老婆、儿子、儿媳妇都很支持。他们现在经济收入也好了,想为社会多做一份贡献。”据计算,给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饭,每月成本大约增加1500元,一年约2万元。姚孝瑞表示:“没啥,就是想让环卫工人吃口热乎饭。” 

有的环卫工人子女高考,他们让父母吃完面再带一碗回去给子女吃,一碗面不大,但暖的是一颗心。冬至到了,环卫工人因为工作不能在家包饺子,夫妇俩就在店里专门为他们包一顿饺子吃,一顿饺子不多,但影响的是一中午的营业。夫妇俩就是这样默默地做着好事,默默地奉献着爱心。 

响应政策,扩大服务 

2017年,打卤面馆被太原市总工会挂牌“小桔灯爱心驿站”,配备了消毒柜、开水器、桌凳、杯子等物品,小店不再只为社区辖区的环卫工人服务,成了环卫工人的驿站,2022年,小店还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向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开放。 

姚孝瑞的事情告诉我们:奉献一份爱心,就是弘扬一种精神,传递一份能量。姚孝瑞的精神坚守,便是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朴实、最生动的诠释。 

837d23d2a04be557696c42c8c4121b75_W020230512598337173273.png

薛张华,男,1975年8月出生,山西省少年儿童“1+X”公益阅读志愿服务项目总负责人。自2016年从事少儿阅读推广工作以来,薛张华依托在山西200所学校建立的“流动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优质适读图书,为学校提供全方位阅读教研服务,为营造“书香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他的倾情努力下,山西省少年儿童“1+X”公益阅读志愿服务项目曾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他本人曾获山西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做幸福播种人,将“阅读的种子”播散在三晋大地。7年时间里,薛张华累计行程80多万公里,从太行山到吕梁山脉,从塞外雁北到河东盆地,处处留下他的身影。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累计培养志愿者426人,组建专业阅读导师团队35人,组织校园阅读研讨会846场、学校阅读推广活动800余场、家长阅读教育培训会800多场,受益学校196所,创建学校阅览室196间,图书300余万册,惠及学生30余万人,家长60余万人。 

以书香战疫情,为疫情下生活注入温暖明亮色调。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地学校纷纷按下“暂停键”。书香战疫情,阅读不孤“读”。薛张华在大年初二便召集省内专家、名师筹备“与名师共读一本书”和“小升初知识梳理与衔接”课程,组织研发共读课程168节、小升初课程40节,免费举办240余场“师生共读云课堂”、100余场“小升初衔接云课堂”,惠及教师3000余人,学生15余万人,家长20余万人。 

散发点点微光,照亮乡村孩子的阅读之路。让阅读门槛不断降低,让农村留守儿童读得起书,让城乡知识获取鸿沟渐次缩减,是薛张华推广公益阅读的“初心”。金晖小学是孝义市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拥有 3000多名学生。自2017年起,薛张华带领志愿者们为学校免费提供优质图书,免费指导开展阅读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可以免费阅读30本图书。 

笃行社会责任,让人人公益成为可能。在开展少儿公益阅读志愿服务的同时,薛张华积极投身全民阅读,助力文化强省建设。2021年5月,他受邀参加山西省全民阅读立法论证座谈会,为山西省全民阅读地方立法建言献策。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薛张华迅速组织团队,精心制定方案,以“阅读”为媒,增设课后阅读托管和周六日“阅读+研学”服务,有效补充校内阅读,延展校外阅读,精准对接各地各校托管服务需求,推进“双减”在山西落地落实落细。

随着阅读进校园公益活动影响的不断扩大,薛张华带领团队创新推出“爱心储助”公益阅读新模式,不仅让孩子读好书、会读书,同时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观念,深深扎根于孩子幼小而纯洁的心灵,培养孩子互助关爱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实现爱心公益活动不仅要“助人”更要“树人”,使公益活动成为立德树人的有益实践,彰显新时代新教育的公益核心理念。 

家家都有琅琅书声,处处都有阅读身影。这正是阅读“燃灯者”薛张华的梦想与初心。提着阅读这盏灯,肩负为阅读“燃灯”的重任,薛张华砥砺前行。 

f3690b5b299c6f003738fec1f3dbb71f_W020230512598337193940.png

马立斌,男,199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山西画报五台山工作站站长。2012年退役后,马立斌热衷于公益事业,11年来,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马立斌的身影,倾情公益、甘于奉献、表现出色,得到百姓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2022年“山西好人” “山西省两新组织优秀共产党员”。 

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 

马立斌2012年退役后,曾担任忻州蓝天救援队教官,矫健的身影时常活跃在救援第一线。部队和救援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他的价值取向,工作之余,他把“志愿者”身份当做最有价值和荣耀的功勋章。 

在忻州市工作期间,他与当地消防志愿者协会在中、高考期间设立党员先锋岗,与爱心企业联手,一起为数千名考生赠送矿泉水等生活用品以及备用文具;马立斌主动发起“黄手环行动”,关爱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帮助走失老人安全回家。 

善有乐报,在佛教胜地乐善布施 

到五台山工作站工作后,马立斌还当起了五台山的义务宣传员,经常协助山西省一饮品企业为寺院僧众和景区的贫困户捐赠沙棘饮品,深入疫情、火灾一线,协助有关救援人员运送器材、物资等,累了就在山窝处歇一会儿,渴了就捧一把山泉,其间他就没有睡过囫囵觉,把大家的事情当成自己的家事,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资源去解决。 

2021年河南洪灾牵动着马立斌的心,他立即着手支援山西省蓝天救援队,主动联系门路,为救援队募集了皮划艇、雨衣、头灯、充电宝等急需物品,第一时间送到了当地,为奔赴河南的“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尽其所能,让世界充满爱 

2021年5月3日下午,在五台山大文殊寺停车场,马立斌发现小莉(化名)正在着急地拍打车窗,当天天气炎热,被反锁车内的小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立即拨打了110报警电话进行求助,并对该车的副驾驶玻璃进行了破拆,用湿毛巾对孩子进行降温,经过救治孩子情况逐渐好转。2021年10月3日,马立斌在中台通往西台的道路上发现三个游客准备徒步朝台,下午时气温骤降,其中两人已经冻伤,而且出现了呼吸急促等高原现象,生命垂危。他对两人马上开展急救,将自己的大衣盖到受伤人员身上,驾车带着三人前往五台山卫生院进行救治。 

2022年,忻州、吕梁等地多日遭遇强降雨侵袭,马立斌得知山西孝义大孝堡镇受灾严重,急需雨具、保暖物件、头灯以及食物、沙袋、饮用水。他再次与忻州蓝天救援队联系筹集物资送往灾区,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多年来,马立斌始终保持军人优良作风,转业不转志、退役不褪色,积极发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新时代退役军人风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924deef2219d4be5b5bb7d4557ba4711_W020230512598337218931.png

王荔,女,198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隰县壹心社工服务中心主任、隰县农建营女子民兵班班长。多年来,王荔带领壹心社公益团队以“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温暖群众”为己任,策划组织并参与近百场志愿者公益活动和救援行动,先后为抗击疫情、资助贫困生、社会捐赠等自掏腰包十几万元,给困难群众带去温暖和希望,成为“中国好人县”——隰县的好人代表之一。曾获“山西好人”“第九届山西道德楷模”等荣誉。 

公益路上当先锋 

2015年,王荔加入隰县志愿者联合会后,很快以突出的工作能力和务实敬业的作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大好评。在腾讯99公益日活动“帮帮大山里的孩子”的公益项目中,她为15名特困儿童一次性捐赠了羽绒服、春秋季运动装、御寒围巾、鞋、暖手宝、书包、文具、水杯等物资,为孩子们撑起希望的曙光。2020年7月,王荔组织成立了壹心社工服务中心,旨在一心一意做公益,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图利益,不图回报。在她的带动影响下,壹心社从38个成员发展至110多个志愿者,以大学生居多,平均年龄30岁,实现了志愿者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多年来,王荔策划组织并参与近百场志愿者公益活动,参与救援20余次,慰问60次,每年出勤公益事业100天以上,累计行程2万余公里。 

济贫帮困献爱心 

王荔平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但在济贫帮困上却真心融入、真情投入。隰县六岁小女孩尚钰雅,父亲车祸去世,母亲精神障碍。王荔自费购置衣物、学习用品、玩具等,每周末接孩子到自己家,为孩子洗澡、洗头、换洗衣服。2018年6月,一名患先天性唇内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肛门闭锁,2个月大的婴儿被遗弃,为了挽救这条小生命,王荔咨询北京、太原多地医院专家,并亲自把孩子送到北京的医院接受治疗,出院后,王荔把孩子一路抱回隰县福利院。直到现在,她一直资助和关爱着这位孩子。8年来,王荔组织慰问了县城及周边43个贫困家庭、10多个孤儿,成为了上百名残疾儿童的“妈妈”。 

巾帼建功绽风采 

巾帼多英雄,“迷彩”妆风华。2020年12月,王荔担任隰县农建营女子民兵班班长。她带领女子民兵班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政策宣传、应急处置、矛盾纠纷化解等一系列工作中,处处彰显巾帼力量。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壹心社工30多名志愿者也光荣地加入民兵队伍。在每年征兵宣传工作中,她带领女子民兵班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进企业宣传征兵政策,向适龄青年发放、宣讲征兵宣传册,帮助登记征兵信息。在雷锋纪念日、重阳节等时间节点,她率领女子民兵班到农村慰问英模,义务打扫卫生,捐赠物资等。至今,女子民兵班先后参加征兵宣传活动26次,森林防火宣传30余次,国防教育宣传120余次,红色主题教育300余次,拍摄寻访红色足迹小视频5期。 

手捧一颗大爱之心,点燃一束慈善火炬。多年来,王荔默默奉献,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擎起了公益慈善事业的大旗,带动成千上万人加入到“隰县好人”行列。

2ab287ba1cb452e719fed5675d9c88b9_W020230512598337236488.jpg

王杰忠,男,中共党员,1970年10月出生,“兴业堂银楼”第七世传人,稷山县杰忠金银铜器传统制作研究中心负责人。由王杰忠担纲设计和生产的各种金银铜器,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受到业界同行和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一致好评。2018年王杰忠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被评为运城市第七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传家宝”传的是诚实守信 

王杰忠从事金银细工制作三十年来,一贯恪守信誉第一的职业道德,十分讲求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自觉苛求自己经手制作的每一件银活,都要让客戸满意,让买主放心。在加工过程中从来不耍小聪明,不以次充好,更不克扣客戸的金银原料,绝不为私利而昧良心、赚黑钱。曾经有一位当地客户,拿着一对旧手镯来找他,说是老人生前传下来的铜器,求他翻新一下,自己好留下念物。王杰忠接过这油腻不堪的旧手镯,在擦洗、加工过程中发现这其实是一对银货,便如实对那人作了交代,给他加工得焕然一新,份量丝毫不减。那人十分感动,回去后见人就说:“杰忠这人,银活做得精心,更让买主放心!” 

做生意讲的是以真赢人 

在金银铜器这个行业,很早就衍生出仿古复旧的方法,就是将现代的工艺品,通过各种化学反应达到以假乱真的仿古效果,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这样做售价会比现代工艺品高过数十倍甚至上百倍。面对诱惑,王杰忠坚守自己的底线,时刻牢记自家世代相传的家训——“金银有价,诚信无价”,以信立业,以真赢人。 

2016年的一天,广州一位客户慕名来到王杰忠金银铜器传统制作研究中心,可巧王杰忠这天因事外出不在家,那位客户从这里挑选了一尊银香薰炉,匆匆驱车离开了。王杰忠第二天赶回后,发现他妻子在昨天接待那位广州客户时,一时疏忽大意,错把铜镀银香薰炉当成纯银制的,卖给人家了。王杰忠核实情况后,立即和那位广州客户取得联系,如实讲清情况,向他赔情道歉,并按客户意思,退还了多收的2800元差价。事后,本村同行有人讥笑王杰忠:“货一出门各管各,你这纯粹多此一举!”王杰忠严肃地说:“做好活,当好人,就要一不欺人,二不欺天,三不欺己!

做好人坚守的是热心公益 

王杰忠对本厂员工,历来视如家人,待如亲人,坦诚相处,和谐共事,尤其对那些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工人,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他们家中或身边,想方设法帮他们排忧解难,送去温暖和体贴。坞堆村村民王敏琪,家境困难,人又老实,不懂其它致富门路。王杰忠主动把他招进自己企业当工人,一直干了10多年,并且尽可能从生活上帮衬照顾他,如同兄弟一般。每当谈到这一切,王敏琪总是激动地说:“咱王总不仅是个好老板,更是一个大好人!” 

王杰忠十分明白新时代企业家的使命担当,在坚持诚信经营的同时,自觉参与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今年春节前夕,他的家乡坞堆村,要大搞三年疫情解除后的第一个民间社火活动,王杰忠出于对乡村文化振兴事业的一向关切和支持,率先捐资五千元用于活动筹备。人们评价他:产品好,人品更好,是个有担当的大国工匠、非遗传人,更是一位新时代的好人! 

58ec74120e94682909eddeb84dbd8a83_W020230512598337258095.jpg

牛敏,男,1990年4月出生,2017年被分配到大同市北辛窑煤业有限公司参加工作。2023年1月21日下午两点,牛敏徒手接住了一位从4楼坠落的轻生老人,他奋不顾身勇于救人的行为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又光荣参军,在部队里由于表现优异,曾获“优秀士兵”称号。 

徒手救护坠楼老人 

2023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三十下午两点多,在大同市恒安新区万城花园小区内,牛敏正在楼下的广场边擦车,突然听到身后楼房传出玻璃被打碎的声音,原来是4层的一位老大爷正拿着菜刀猛砍客厅的落窗,牛敏先是远远喊了几声,见对方没有回应,立即掏出手机报警,之后又跑到楼下,对着大爷不停大声喊话。老人坠楼的瞬间,牛敏立即用双手硬生生接住了老人。不久,公安、消防和120先后赶到,经过检查老人身体并无大碍。一切处理妥当,牛敏才感到右手的异样,受了伤的牛敏一直坚持上班,为了不影响工作,他还婉拒了医生为右手打石膏的建议。人们并没有忘记牛敏的善举,有人将当时的监控视频发在网上,引来无数网友围观,大家纷纷为牛敏舍身救人的行为点赞。 

责任大于一切 

领导口中的牛敏干工作是把好手,特别踏实,爱钻爱问,交给他干的工作都很放心。同事们眼中的牛敏善良正直、真诚进取,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他都乐于帮助大家。 

参加工作的这些年,从煤矿运输到巷道掘进,他凭借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从“两眼黑”到“业务精”,闲不住的他不仅利用工作闲余时间自学了各种专业知识,还向老工人请教、向师傅们学习,不怕难不怕累将难题逐个攻克。为了照顾好两个年幼的孩子,牛敏的妻子辞去了工作。家庭开销的重担就都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夫妻二人也从未将照顾儿女的重任托付给父母。被问及见义勇为救人的事,他腼腆的笑着说这真没什么,当时那个情况啥也顾不上想,就是出于本心,觉得救人第一。救人后,牛敏的右手骨折却一直坚持带伤工作。他的区队长发现后劝他请假休息养伤,也被他婉拒了。 

凡人善举,是一座城市最温暖的、最深沉的力量。危难之际,牛敏临危不惧、沉着镇定、处事果断、救人为先,用行动传递了社会正能量,为我们谱写新时代“好人篇章”树立了榜样。 

00e20dc01fde5c3b968318665ce33556_W020230512598337270509.png

贺宝平,男,1962年10月出生,山西省怀仁市住建局公园水系管理处工作人员。2016年11月20日,冬日气温格外寒冷,他奋不顾身,竭尽全力把不慎落入清凉河中的一名小学生救上岸。事后小男孩的父母对他再三感谢,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不顾安危,勇救落水儿童的壮举在怀仁大地广为流传,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德。2017年曾被评为“山西好人”。 

危急关头,见平凡英雄 

2016年11月20日下午2点半左右,住建局公园水系管理处工作人员贺宝平,像往常一样,巡查清凉河湿地公园人工湖,就在此时,三个约9岁的小朋友在湖边嬉戏玩耍,其中,靠近湖边的一个小男孩不慎失足落水,旁边的小朋友已经吓坏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同伴在水中慢慢下沉,正在湖对面巡视的贺宝平同志,立即向事发地点狂奔而去。 

清凉河湿地公园人工湖长一百多米,宽七八十米,深两米,上宽下窄呈梯形。等赶到湖边后,贺宝平发现小男孩已在落入距离湖边5米处,只剩头部在水面以上,双手乱抓,用微弱的声音呼喊着救命,情况非常危急,贺宝平同志几乎没有一丝犹豫,连身上的衣服都来不及脱下,钻过护栏,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向漂浮挣扎的小男孩拼命划去。小男孩在湖中扑腾扑腾着已经基本没了力气,贺宝平同志游过去用尽全身力气将正在挣扎的小男孩抓住,从背面抱住他的肩膀,托住小男孩头部,以免再次呛水。当时已是初冬,湖水冰冷刺骨,救人时未脱掉身上衣物,衣服浸湿下坠,贺宝平同志的体力迅速下降,浑身打颤,拖行了两米左右,连着呛了好几口水,岸边的围观的人们都为他捏了把汗,但贺宝平同志并没有退缩,立刻冷静下来,凭着平时工作搜救培训经验,慢慢往湖边靠近。同时,湖边周围的群众找来援救工具,通过周围热心群众的合力帮助将落水的小男孩从冰冷的湖水中救上岸来。此时,孩子已没有声响,生命体征基本消失。贺宝平同志临危不乱,不顾浑身湿冷,半跪在地,运用所知道的急救知识紧急施救。没过多久,救护车疾驰而来,由于处置及时,孩子逐渐恢复了意识。随后,在贺宝平陪同下,小男孩被送往怀仁县人民医院,在医院的救治下,小男孩被确认生命体征平稳,很快恢复出院。 

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贺宝平经过简单的医治后,医生要求他留院观察时,而他却执意立即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单位领导也前往他家看望,叮嘱他安心在家休养好再去上班,并送上了慰问金。事后小男孩的父母对他再三感谢,都被贺宝平同志婉言谢绝。 

贺宝平不惧寒冷、不顾安危,勇救落水儿童的壮举在怀仁大地广为流传。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中华传统美德,将见义勇为的精神发扬光大。

4bd6bc4dda9baeba7223b52465088a3d_W020230512598337290110.png

赵恒滨,男,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在阳泉市税务局工作。2015年9月25日上午,正常乘坐阳泉市1路公交车的赵恒滨突遇一位乘客丢失钱包的呼喊,他马上意识到着急下车的几名男子可能就是扒手。于是迅速挡住车门,堵住扒手的逃窜出口。恼羞成怒的扒手一起冲上来与赵恒滨扭打在一起。赵恒滨临危不惧、主动出击,一番英勇搏斗,最终成功制服两名歹徒,并帮助警方控制局面,挽回群众经济损失。曾获第九届山西道德模范提名奖。 

脱下军装,正气依然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我遇见任何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我都会奋不顾身,挺身而出。”退伍已有39年的老兵赵恒滨的话语铿锵有力。 

退伍后,他考入市税务局工作,曾多次被省税务局和市税务局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今年3月,赵恒滨被评为“第七届阳泉道德模范”。多年来,赵恒滨始终牢记部队对他的教导和退伍时在军旗下的誓言——退伍不褪色。他说,虽然已经脱下军装,但保家卫国的本色不能丢。转业后,他依然坚持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守护人民平安。 

见义勇为,一马当先 

2015年9月25日上午,赵恒滨因公外出,乘坐1路公交车。在车上,他凭着退伍兵的高度警觉,发现车上几名男子形迹可疑。不久,一位女乘客捧着被刀片划破的手提包大喊:“我的钱包丢了!”赵恒滨迅速对司机说:“师傅!关门!”随即,他用身体挡在了门前。 

看着车门关闭,这几人恼羞成怒,挥舞着拳头威胁赵恒滨。面对威胁,赵恒滨沉着坚定,一边让大家退让到一侧,一边警告歹徒将钱包还给失主。正当车内乘客躲散时,又有一名男子也从人群中跳了出来,赵恒滨依旧面不改色。 

四名歹徒仗着人多,将赵恒滨围在中间,打斗了起来。赵恒滨一手一个擒住两名歹徒,剩余歹徒见他身手不凡,迅速拉开车窗跳车逃窜。车上的群众见此,纷纷出手一起将歹徒控制,并对赵恒滨见义勇为行为点赞。当时,有群众问他:“面对一群歹徒害怕吗?”他说:“我不怕,只想尽全力抓住歹徒,保护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 

数日后,丢钱的女乘客在派出所公安干警的陪同下将一面锦旗送到税务局,赵恒滨只身斗歹徒的英雄事迹传开了。大家都说赵恒滨是好样的,了不起!

一腔热血,反扒先锋 

后来的几年,赵恒滨经常与大家交流反扒经验,告诉大家怎样识别小偷,还多次与乘客一起联手抓获公交扒手,惩恶扬善,被誉为公交车上的“反扒先锋”。工作中,赵恒滨始终保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作风,兢兢业业,果断干练,保持坚定的政治本色,教导爱护年轻同志。平日里,哪一位同事有困难,他都全力帮助,深得同事的爱戴。他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他始终坚持军人本色,处处维护正义,带头与不正之风作斗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兵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9b77700a06f14026f87d7318366be82d_W020230512598337315600.jpg

张严军,男,1965年11月出生,黎城县东崖底中学教师。他从小就梦想希望通过教书育人提高家乡民众的文化水平,从而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毕业后的他,顺利成为一名教师,不承想,一场飞来横祸让他失去了左腿。即便如此,张严军决定拄着拐杖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他在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8年。曾获“山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立志用知识改变乡村旧貌 

1985年,张严军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分配到了黎城县最北端四村联办的看后中学任教。当时,看后中学校教学条件十分艰苦,但张严军总是尽自己所能完成每项教学任务。那时交通不便,张严军每天要背上干粮,从家步行十几里路到学校,寒来暑往,他从未迟到过。为了当好全科教师,张严军找机会就给自己充电,进行脱产进修。 

1990年,张严军来到东崖底中学任教(2016年,改名为黄崖洞九年制学校),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凭着满腔热忱,第一年他所带的班级就取得了全学区数学第一名的成绩。 

飞来横祸,戴着假肢来上课 

1996年4月,张严军任毕业班第56班班主任,这个班是他精心培养的应届班,学生学习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张严军丝毫不敢懈怠,计划在那年的中考中冲刺更好成绩。 

在备战中考期间,张严军和妻子开着拖拉机到县城为学生领资料,不幸途中发生车祸,妻子当场死亡,他的左腿被拖拉机压住,顿时昏迷不醒。被送往医院后,当得知自己必须要锯掉左腿才能保命时,张严军问主刀医生第一句话是“我还能不能站在讲台上?”当得知自己装上假肢还能上课,张严军略感欣慰。 

三个月后,东崖底中学的课堂上多了一位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在教室给学生上课的教师,当时他被师生们亲切称为“拐杖”老师。 

以校为家,爱岗敬业做奉献 

2000年以后,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在县城里买了房,还有外出打工等因素造成本地生源的流失。在此情况下,张严军临危受命成为该中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张严军结合学校现状和他多年的工作经验,攻克各种困难,取得骄人成绩。 

多年来,张严军在教学路上投入自己全部身心。每天早上,因为穿衣不太方便,他要比别人早起20分钟;他总是第一个站在操场上,等着孩子们出早操的分管领导;每天晚上他总是查完宿舍看到学生全部休息后自己才休息。 

由于张严军是一个残疾人,所以他对那些家庭困难,特别是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尤为关心。一名初三班的学生品学兼优但身在单亲家庭,由于父亲身患“脑出血”多年,家里全靠亲戚接济度日。尽管她享受着学校贫困生补助和学校免费提供的每月110元的伙食费,但由于正在长身体,有时不到月底,饭卡中的钱就不充足了,张严军知道后总是把自己的饭卡给她用,生怕她忍饥挨饿。 

张严军在开会时经常说:“学校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自己再大的事也是小事。”一支粉笔、一根拐杖,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张严军坚守讲台,38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无怨无悔。 

d55c7c7613fe6f2ba6fb632d5b502130_W020230512598337334513.jpg

史兰花,女,汉族,1976年11月出生,晋中市灵石县天星假日酒店职工。2002年,丈夫因伤致瘫,她不离不弃,用柔弱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丈夫、抚育女儿,把希望带给家人。如今,20年过去了,丈夫重新站起来,女儿顺利考入大学,史兰花用行动展现了新时代良好家风。2022年,史兰花被评为晋中市道德模范。 

遭遇意外 医院陪护四十天 

2000年,史兰花和丈夫王东喜结连理,一年后有了女儿,小家庭生活幸福美满,让人非常羡慕。然而祸从天降,2002年某日晚,丈夫王东在灵石焦炭运销公司某收费站值夜班,不幸遭遇歹徒抢劫,头部受重创,左颅壁被击塌陷,昏迷不醒。史兰花闻讯后强忍悲痛,将刚满周岁的女儿交给母亲,便赶往县人民医院,照料紧急抢救的丈夫。前后四十多天,从县医院十多天的日夜陪护,到省人民医院一个月的隔窗陪伴,史兰花一直守在深度昏迷的丈夫身边,不敢让丈夫离开自己眼前,希望尽早看到丈夫苏醒。苍天不负痴情人,经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一个月,丈夫王东苏醒了,她霎时间泪流满面。 

形影不离 助力康复作拐杖 

苏醒后的王东丧失了自理能力,记忆、语言能力也基本丧失。在省人民医院完成必要的治疗后,史兰花带王东出院回家。回家后的丈夫急需康复治理,才能站起来、走起来。史兰花决心做丈夫的拐杖,帮助他尽快康复。可康复之路荆棘遍地,由于脑神经严重损伤,王东被扶下床后撑不起双腿,必须有两人架着,才可以勉强站立。要走起来更难,被架着的王东怎么也迈不开没知觉的双腿,只有靠两个人蹲下身子一先一后搬动双腿挪移。王东需要四人全力配合,才能艰难地走路,这样的“家庭作业”每天必须用数小时完成,史兰花还要为丈夫彻夜护理、喂水喂饭喂药,按摩擦身排便,量血压、量体温、教识字、练发音……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多,直至王东真正能独自站立、会挪步。慢慢地重新学着走路的王东在史兰花的“引领”下将康复治疗从室内移到户外,从此,每日清晨灵石县城汾河岸边环城路上,便总能看到王东在史兰花的陪护下踽踽而行。 

无怨无悔 相知相伴二十年 

由于受重创,王东左颅骨呈粉碎状,术后尽管用钛合金补换了颅体,但因头皮部分坏死,缝合后仍有点状钛合金颅体裸露,颅内分泌物会不时渗出。前期史兰花每天领着丈夫早晚两次到卫生所清创换药。后来她购置了全套的工具器械、药物纱布,自己学着给丈夫清创换药,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年。苦难挫折没有压弯史兰花的脊梁,她百折不挠愈加坚韧,待丈夫慢慢康复,不再离不开人后,她开始到天星假日酒店工作,从此,她每天奔波于工作和照顾丈夫女儿之间,坚强乐观笑对生活苦难,把希望带给丈夫和女儿。二十年来,她柔弱的肩上,担着家庭的生计、丈夫的身体康复和女儿的学习成长,直至丈夫王东能独自站立会挪步、女儿考上大学,她心里才多了几丝欣慰。 

二十年如一日的日常背后,是史兰花付出的无数心血、艰辛和情怀,她以女性的博大心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了新时代良好家风。 

c440b98ca7e57527d6e7a79bc7dabda1_W020230512598337359680.jpg

孙丽菊,女,1985年12月生,河北承德人,2008年从河北远嫁柳林农村。婚后孙丽菊选择面对困难不放弃,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十几年如一日,用她瘦弱的身躯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尽心竭力侍奉80多岁的爷爷和奶奶,照顾患有小儿麻痹的父亲、智障的母亲和弟弟,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乡亲们的一致称赞。曾获第七届吕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儿时受磨难 他乡遇知音 

在她七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一人艰难照顾她和姐姐,爷爷奶奶心疼他们日子过得辛苦帮助爸爸照顾姐妹二人。2006年孙丽菊认识了在广州参军的李雪,两人都是苦命的,李雪的家庭条件更差,当时撑起家中一片天的是80多岁的爷爷和奶奶,父亲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走,母亲和弟弟患有智力障碍。在这样的条件面前,两个苦命的孩子互相体贴,互不嫌弃。 

为爱挑重担 生活苦也甜 

2008年李雪光荣复员的同时,她决定从河北远嫁柳林农村。婚后孙丽菊主动承担起家中的一切事情,奶奶上年纪,公公行动不便,婆婆智障无法自理,还有一个17岁的智障弟弟。她也曾经哭泣后悔过,但是面对困难她选择不放弃,21岁的孙丽菊用她瘦弱且毅然的身躯挑起了这副沉重的担子。 

家中的一切事项她总是亲力亲为,从不假手于人,她经常给奶奶和公婆理发。她耐心教导弟弟“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很长,你要学会慢慢自理,这样以后才会少吃苦。”经过一次次的教,现在弟弟会自己洗衣服,会和面,会帮家里做些简单家务。孙丽菊进家门后,他们全家人穿的衣服再没破过,全家人一改往日蓬头垢面的容貌。 

风雨过后是彩虹,结婚四年后,一对双胞胎女儿的出生给孙丽菊带来许多安慰,困苦的生活仍在继续,月子期间丈夫要去煤矿上班,那段时间她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关心家人。即使这样她依旧没有抱怨,努力地生活着。 

忠孝难两全 抱憾娘家亲 

苦难好像从来没有绕过她。2021年冬天孙丽菊从姐姐那里得知父亲得了肺癌要住院治疗,但不巧的是正逢春节和受到疫情影响,父亲年前没能住院,她也因为要照顾老人小孩无法立即赶回老家,她只能祈祷父亲挺住。刚过完年,孙丽菊把孩子们托付给姑姑,急忙赶回老家照顾生病的父亲。父亲的病情比她想象的严重很多,已经到了晚期,只能化疗,姐姐怕她着急一直没敢告诉实情,就这样她一步也不敢离开,悉心照顾父亲,日日夜夜陪在父亲身边。姐姐想和她轮换地照顾父亲,但她体贴姐姐有小孩要照顾,坚持自已扛着。最后父亲还是离开了她,父亲的离世带给她巨大的打击,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黑暗。 

她说特别感谢家人的关心和安慰,她会继续好好的爱这个家,好好照顾他们每一个人,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因为她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就像当初选择嫁给李雪一样,相信他们一定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如今孙丽菊嫁给李雪已经15年了,无论是对婆家还是对娘家,都是孝顺有加,成家庄全村人都看在眼里,都夸孙丽菊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媳妇,是当代年轻人的好榜样! 

f4d50839c026607c91dc759331720cad_W020230512598337376886.jpg

姚何林,男,1977年4月生,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西河村村民。十岁时,他不幸被变压器击中而导致双上肢小臂以下截肢,在与命运抗争的同时,还陆续收养了两个唇腭裂的孩子,省吃俭用,千方百计为两个孩子求医做手术,如今女儿考上了大学,儿子也在学习汽修技术,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和睦团结,相亲相爱。姚何林身体力行为社会树立了一个“孝老爱亲”的光辉典范。2022年,被评为第九届山西道德模范。

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十岁时,姚何林不幸被变压器击中,导致双上肢小臂以下截肢。面对不幸,小小年纪的他没有屈服,更没有颓废,凭着不放弃、不服输、不怕苦的坚强信念,在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不仅学会穿衣吃饭、生活自理,还能写出一笔工工整整的字,还能到井上挑水、开三轮车等。他没有双手,不能外出务工,平时就靠放羊维持生计,家中养有四五十只羊,勉强维持生计,但他依然微笑面对生活。 

身残志不残 心中有大爱 

2001年的一天,姚何林的父亲外出回家途中,在村口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个孩子小脑袋有多处塌陷,脸色发青,嘴唇是兔唇,满嘴口疮,闻讯赶来的村民和亲戚都劝说他们有可能活不了,不如送出去吧!姚何林和他的父母坚定地说:“现在送出去,她肯定就没命了。”就这样,凭着一股朴素的情感,一家人将这个小女孩视若己出,请医问药,辛苦将这个小女孩拉扯长大,他们给孩子取名“路遇”。3年后,同样是平凡的一天,姚正庆在村口又碰到一个被遗弃的男婴,同样是兔唇。这一次,姚何林又不顾自家的困难,毫不犹豫地收养了这个孩子,取名“路鹏(碰)”。 

2006年11月,姚何林获悉山西省晋中市第一医院可以免费为兔唇患者提供手术的消息后,便当即与医院取得联系,筹集家中所有积蓄带着母亲和两个孩子赶到医院,并先后为路鹏和路遇做了手术。然而,路鹏的手术虽然非常成功,但路遇却因伴生唇腭裂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由于术后小孩只能喝牛奶,姚何林就买来奶粉给孩子喝,自己却每天稀饭配馒头,就这样在医院待了近一个月。所有积蓄花光后,医院被他们这种人间大爱所感动,不仅免费为路遇做了二期唇裂整复手术,还动员全院职工为他们捐款。提及此事,姚何林感慨很深:“世上还是好人多,医生、护士不仅帮了我的忙,更救了我的难,我要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这件事,是这些好心人帮他们改变了命运。” 

一双“无形”手,撑起一片天 

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户口又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没有户口就上不了学,这可不行,必须让孩子接受教育啊!”带着这个信念,姚何林又开始了新的奔波。三年多的时间,他走遍了相关部门,历经波折,最终,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特事特办,将户口问题顺利办结,姚何林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合法父亲。 

如今,当年的小女孩路遇,成了太原工商学院会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路鹏在晋城长城技校学汽修。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幸的身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对于我们而言,父亲就是光,为我们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路遇和路鹏感动地说。

“人穷志不穷,身残志不残”,姚何林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怨天尤人,而是以积极感恩的态度帮助他人,笑对生活,使这个不幸的家庭演绎出一曲爱的乐章。


  • 山西之窗

  • 黄河新闻网官方微信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手机黄河新闻网
www.sxgov.cn